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去( ) (2)及孟子长 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阅读《口技》,完成1—4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文中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少顷(qǐng) 犬吠(fèi) 呓语(yì)
B.伸颈(jǐng) 齁声(hōu) 倾侧(qīng)
C.俄而(é) 中间(jiàn) 曳屋(yè)
D.几欲(jǐ) 撤屏(chè) 抚尺(fǔ)
2.解释加点字
(1)会宾客大宴:
(2)满坐寂然:
(3)众妙毕备:
(4)虽人有百手:
3.翻译句子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4.文中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作者是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体现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其用意在于
。
1.D
2.(1)适逢,正赶上。(2)通“座”。(3)全、都。(4)即使。
3.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4.“善”正面 侧面 说明道具的简单,突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 (2)庶竭驽钝__________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 (4)深入不毛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1.(1)奔走效劳 (2)比喻低下的才能
(3)拜访 (4)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2.翻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亲自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3 .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遏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手不释书__________ (2)咨其风土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1.(1)放下 (2)询问
2.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勤奋、严谨、专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口技》一文节选自 ,它是 代人 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___小说。
2.在文中“ ”上选填正确的一组词( )
A.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B.侧目;微笑;默叹;伸颈
C.微笑;默叹;伸颈;侧目D.默叹;伸颈;侧目;微笑
3.分别比较每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对文中摹仿声音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近到远 ②由远到近 ③由外到内 ④由内到外
⑤由大到小 ⑥由小到大 ⑦由疏到密 ⑧由密到疏
A.②③⑥⑦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②⑤⑦
5.翻译: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找出选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清 林嗣环 笔记
2.A
3.C
4.A
5.略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演出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的表演效果,烘托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①以腥膏②,眠以毡罽③。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注释】①厌:饱食。②腥膏:鱼和肥肉。③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1.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不复蓄猫(反复)B.某恶鼠(讨厌)
C.世无良猫(善良)D.破家求良(家破人亡)
2.选出与例句中“以”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厌以腥膏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眠以毡罽
C.或以钱币乞之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翻译:鼠以故益暴。
4.猫不捕鼠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从文中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1.B
2.D
3.老鼠因为这个缘故更加猖獗。
4.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第1—5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天 下 苦 秦 久 矣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下列句子中与“上使外将兵”句式结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B.吴广以为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士卒多为用者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天 下 / 苦 秦 久 矣
2.(1)( 逃跑 ) (2)( 去、到 )
3.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4、(C)
5、(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细致
(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说 省 信 是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诲女知之乎 ( )通( )释义: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释义:
4、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十则》给你启迪最大的是哪句,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说 : 愉快 省:反省 信 :诚信 是:这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女 )通(汝 )释义: 你 ; (知 )通( 智)释义:聪明才智
4、C
5、略
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①诲(教导、教诲) ②然(这样 )
2、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
1.(l)知道; (2)体会、领会。
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3.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