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按要求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怫(fú)然怒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qiǎng)地耳
C.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D.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
2.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不说(悦:通“悦”,高兴、愉快)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D.秦王色挠(挠:阻挠)
3.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说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8:43
免费下载:《2015中考复习训练试题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含答案》Word试卷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按要求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怫(fú)然怒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qiǎng)地耳
C.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D.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
2.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不说(悦:通“悦”,高兴、愉快)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D.秦王色挠(挠:阻挠)
3.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说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本题关键词:使君子,秦始皇陵,使君子根,使君子叶,使君子仁,使君子散,秦始皇陵墓,安全使用许可证,脉君安片,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