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3【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8:17
免费下载:《九年级语文(上)(人教版)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Word试卷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3【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本题关键词:怒证,怒伤,天然免疫应答分子,怒胜思,愤怒期,怒伤证,唐王高德液,喜怒无常,忍急戒怒,过度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