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弗之怠:
②负箧曳屣:
③后名读书之斋日:
④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
3.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答:
4.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答:
1、答案:①懈怠,放松;②背;③命名;④爱好。
2、答案:①抄录完毕后,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3、④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②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4、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5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冬多以书假令,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相覆,久而乃和。
【乙】 王育少贫
王育①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夜截蒲③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甚有惭色。将鬻身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通博经史,仕伪汉④,官至太傅⑤。
(选自《晋书》)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位学者。②豕:猪。③蒲:水杨树。④伪汉:北汉。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这一政权是与东晋对立的。作者以东晋为正统,故称之为伪汉。⑤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益慕圣贤之道(益: ) ②负箧曳屣(曳: )
③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嘉: ) ④令育与其子同学(同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3.【甲】文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乙】文为什么要写郭子敬对王育的帮助?
4.宋濂、王育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原文补充出所缺下联。
上联:负箧曳屣求师苦 下联:
5.有人说:“逆境使人成才”,也有人说“顺境使人成才”,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益:更加 ②曳:拖 ③嘉:赞许 ④同学:一起学习
2.①有时遭到老师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②王育丢失了放牧的羊猪,他的东家就鞭打他。
3.甲文这样写是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乙文这样写是因为王育学习刻苦,讲信用的精神感动了郭子敬。
4.示例:俯身倾耳读书勤
5.此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提示:一个人要想成才最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至于顺境或逆境都不是影响成才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1—4题。
【甲】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用手在桌上画著,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作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候,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著,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著门外。
一个蓬头赤足的小斯,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小斯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斯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斯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还是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才说得一句,听见锣响,一齐立起身来说道:“回衙了。”两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著帖子,向贡生谢了扰,一直来到宅门口,投进帖子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严监生、严贡生人物形象特征。
严监生:
严贡生:
2.从【甲】文中找出严监生的动作是怎样变化的。
3.象【甲】段中严监生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还接触过一些,试举出一二例。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吴敬梓塑造人物有什么突出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严监生:吝啬。严贡生:奉迎巴结权贵,为人虚伪贪婪。
2.严监生动作描写主要集中于眼睛、头和手等方面,随着答案的一一被否定:伸着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3.《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等等(举出一二两个即可)
4.在【甲】文段中作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写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咽气……从幽默夸张的叙述中,可以领会到吴敬辛辣的讽刺艺术。【乙】段中严贡生正在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来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时,小厮来报”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对比手法的讽刺艺术将人物丑恶龌龊的灵魂揭露得赤裸裸的。从他津津乐道汤知县捞多少银子表现出他利欲熏心的心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4小题。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在磊石 ②缘坡植牡月、芍药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②坐其中,颓然碧窈。
4.文章抓住一个“奇”字展开。磊石之奇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①垒,堆砌 ②沿着
2.游于园的所见所感。
3.①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形回旋缠绕。
②坐在里面,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4.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阅读《湖心亭看雪》选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焉得更有此人 更: ②是金陵人,客此 客:
③方其远出海行 方: ④但少闲人 但: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雾淞流砀。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运用恰到好处,请写出它好在何处。
4.柳宗元的《江雪》是从视觉着眼描写江天大雪,本文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 来写的。
5.写出这篇文章描写雪景文字的特色。
1.①还 ②客居 ③当……时 ④只是
2.①冰花一片弥漫。 ②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3.“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 .听觉
5.这篇文章写西湖雪景的文学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阅读《公输》选文,回答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起于鲁( ) ②请说之( )
③委而去之( ) ④不可谓知类( )
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知而不争 ②杂然而前陈者
B.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②吾从北方闻之为梯
C.①愿借子杀之 ②呼尔而与之
D.①吾义固不杀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4.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
5.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
6.“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1.①出发,起身 ②解释 ③放弃 ④明白事理
2.C
3.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②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
4.①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②请献十金。
5.吾义固不杀人。
6.“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手自笔录B.寓逆旅主人
C.无鲜肥滋味之享D.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2)以衾拥覆 以:
(3)右备容臭 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概括出作者成年后为求学所经历的困难。
1.答案:C 评分:本题2分。
2.答案:⑴被:同“披”,穿着 ⑵以:用 ⑶臭:气味
3.答案: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来和自己相交往(请教)。
⑵背着箱子,拖着鞋,在深山巨谷中行走。
4.答案:路途艰难 老师严厉 衣食不足。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朝而往 朝发夕至 B.临溪而渔 如临大敌
C.杂然而前陈者 勇往直前 D.水落而石出 落花流水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交错:
⑵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选段多处提到“乐”,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
1.答案:C
2.答案:⑴交相错杂;⑵不久。
3.答案示例: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⑵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或: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4.答案:⑴太守快乐之因: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⑵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⑶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4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 古仁人之心
B.把酒临风 如临大敌
C.春和景明 触景生情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薄暮冥冥 薄: ⑵去国怀乡 去:
⑶沙鸥翔集 集: ⑷锦鳞游泳 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翻译: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
4.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选文第①段从 、昏暗破败的情景和 三个方面写出了“满目萧然”,第②段从风和日丽的景象、万物复苏的情景和 的气氛三个方面写出了“心旷神怡”。两段文字共同表现了迁客骚人 的思想感情。
1.答案:B
2.答案:⑴薄:迫近 ⑵去:离开 ⑶集:栖止 ⑷鳞:指鱼
3.答案:⑴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圆玉。
⑵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答案:风大浪高的景象 孤寂凄凉的气氛 欢快祥和的气氛 表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连月不开 开:
(2)宠辱偕忘 偕: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鸥翔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短语是 和 。“二者之为”都表现了一种 的胸怀。(用原文回答)
1.答案:(1)放晴 (2)一起
2.答案:(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3.要点:①“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②“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4.答案:感极而悲(者) 喜洋洋(者) 以物喜,以己悲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