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节中的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1.唐代 杜甫
2.示例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示例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3.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县名,今山东省境内。②决之:决断政事。③仓廪:仓库中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追者反曰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5.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的道理。
1.(1)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通“返”(返回)
2.C
3.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把兵库里的武器熔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5.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 ②不可名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甲文:
乙文:
5.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1.①因为 ②说出
2.C
3.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4.甲文:清澈 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湍急 正面(直接)描写
5.寓情于景;例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B.且壮士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D.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2.文言文阅读要注意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 重点词语积累(两个) | 译句 |
词 | 词义 |
问题:文中秦王极力恭维唐雎以一己之力保全国土的句子是哪句? 原句: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以 | 凭借 |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
徒 | 只,仅仅 |
问题:文中安陵君维护国土完整,表明自己坚定立场的句子是哪句? 原句: | | | |
| |
1.B
2.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 重点词语积累(两个) | 译句 |
词 | 词义 |
问题:文中安陵君维护国土完整,表明自己坚定立场的句子是哪句? 原句: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于 | 从 | 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
易 | 交换 |
阅读与探究
韩 愈 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作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释: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寻登进士第 ( )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3.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①不久,随即 ②向来,一向
2.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3.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公叔文子①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②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③,下喑,则上④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⑤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⑥,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说苑·政理》
[注释]:①公叔文子:人名,复姓公叔。 ②公叔子:人名。 ③喑:哑,不能说话。 ④上:指朝廷。 ⑤缕:线。 ⑥仓廪:仓库。
1.甲、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史书《 》,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2.解释加点的词语。
臣之妻私臣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合升斗实仓廪
3.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宁云妨国之治哉?
5.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1.战国策 国别
2.偏爱 土地方圆 指责 使……(充)实
3.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4.(1)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难道说妨碍治理国家吗?
5.都采取了设喻(比喻)的方法来巧妙地进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1~4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1~3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岂信然邪 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善 善: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1、信然:确实如此。 善:完美。
2、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3、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一5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闻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间进(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答:
1.《战国策》
2.(1)使……听到 (2)间或,偶然
3.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意思接近即可)
5.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阅读短文,回答1-3题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军士吏被甲 被: ② 天子且至 且:
③ 将军约 约: ④ 按辔徐行 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被:同“披” 且:将要 约:规定 徐:缓慢
2.①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②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3.答案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 军纪严明(治军严整) 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