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4题。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圃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用“/”给文中家横线的句子断句。
姐 引 之 去 猴 揖 谢 之 仍 牢 守 故 宅 撷 果 自 食。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猴遍哭于乡( ) 乡人乃资而掩 ( )
3、“义猴之墓”中义猴的“义”表现在什么地方?请摘取原文中相关句子来回答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
2.遍:到处 资:资助
3.(1)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2)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3)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4.示例:
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②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2.第一段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1.①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②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答:内容上概括山水的特点,结构上总领下文。
3.抒发了作者向往大自然,鄙弃名利(厌弃世俗)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大 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项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众 咸 谓 猫 怯 以 为 是 无 能 为 者 既 而 鼠 跳 踯 渐 迟 硕 腹 似 喘 蹲 地 上 少 休。
2.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猫蹲 良 久(的确)B.适 异国来贡狮猫(到,往)
C.少 休(缺少)D.大与猫 等 (相同,一样)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狮猫最初为什么只是躲避大鼠而不还击?
4.故事的題目是《大鼠》,你从大鼠的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众咸谓猫怯 /以为是无能为者 / 既而鼠跳踯渐迟 / 硕腹似喘 / 蹲地上少休。
2.D
3.狮猫要令大鼠疲于奔命,待它动作迟钝,有利自己出击。(这是一计策,在等待机会。)
4.说明有勇无谋必会招致失败的道理(如果单凭匹夫之勇,那就无异于笨拙的大鼠。)
阅读下面两段课内文言语段,做1-4题。
(甲)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何恃而往
②西蜀之去南海
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泯然众人矣
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两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请揣摩出第一处朗读的重音应在哪个字上,第二处朗读的重音应在哪个字上,并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和乙文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凭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难道 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2.略。
3.第一处重音在“何”上,从回答“吾一瓶一钵足矣”可看出来。第二处重音在“子”上,从问中“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可看出先表述自己条件好都不能去,对条件不好的穷和尚更是充满怀疑,因而在突出了“吾”的基础上突出“子”。
4.语句通顺,言之成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做1—3题。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凡得学者 故泣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你认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1.能够学习 所以
2.我白白教你,不收你的学费
3.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一4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感激 各行其是B.受任于败军之际 任劳任怨
C.进尽忠言 言简意赅D.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鸡起舞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4.阅读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兴兵北伐的原因有哪些。
1.C
2.(1)因为 (2)奔走效劳
3.(1)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2)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
4.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临终重托(报答先帝的信任);尽忠于后主刘禅;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实现兴复汉室的宏图大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①。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②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③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④,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⑤于阡陌。
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⑥窀穸⑦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⑧,有清名。
注释:①同止:住在一起。②荷(hè):受,承蒙。③脱:或许。④缗(mín):即一贯钱。⑤瘗(yì):埋葬。⑥傥:倘若。⑦窀穸(zhunxí):墓穴。⑧文柄:掌文权,指任秘书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人得疾,既笃 ②傥窀穸不为盗所发
③奈何忽蓄异宝 ④并勘珠所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能始终之否 ②处江湖之远
B.①敢以奉君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①遂剖棺得其珠 ②遂逐齐师
3.翻译文中画线句“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的意思。
4.结合文章,说说崔枢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可引用原文)
1.①病重 ②打开,开启 ③储藏,私藏 ④调查,查问
2.D
3.等到身边无人时,将珠宝放入那位商人的灵柩中,一起埋葬在田野路边。
4.不以外夷见忽; 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 欲命为幕,崔不肯。 竟主文柄,有清名。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4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体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选自《六一居士传》)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②造饮辄尽 造:
③而屡易其号 屡:
④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
②是岂不为六一乎?
译:
3.“五柳先生”中的“五柳”和“六一居士”中的“六一”各指什么。
答:
4.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依然“晏如也”;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我们从他们的做法中可以受到哪些启示。
1.①爱好,特别喜欢 ②往,到 ③多次 ④记
2.①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②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3.“五柳”指宅边五柳树;“六一”就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
4.陶渊明爱柳树,爱读书、喝酒、写文章;欧阳修爱好琴、棋、书、酒、金石,这些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我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②归休:休假回家。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得金百镒,奉其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请就狱______________
③王贤其母,说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一组是:
A.、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C.、以金赐其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子其去之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后,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奉:供养 ②就:靠近,接近 ③贤:认为……贤慧
2、C
3、译: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要译出判断句)
4、答:文中三个人物均可以选择,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于是鸱得腐鼠。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写出本文观点并给本文补充两个事实论据(不要只写人名)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一”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1、B C 2、①用脚踢 ②辩通辨 辨别③侍奉④停止 放弃
3、①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②今天为了所有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4、观点:舍生取义
例如: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5、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