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一文,回答1-5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

自非亭干夜分__________ 王命急宣 __________

属引凄异 __________ ④略无__________

2.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自非亭/午夜分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 ”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1.①如果   ②有时   ③接连不断    ④同“缺”,断 

2.B.“亭午”不应断开。 

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的趣味。②即使骑着飞奔的马(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遂先帝以驱驰 (2)尔来二十一年矣

(5)三臣于草庐之中 (6)凡三往,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译文: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3.[甲][乙]两段文字中,互相印证的一个事件是什么?

答:

4.[乙]文集中地表现了先主(刘备)的什么特点?

答:

1.(1)答应、同意  (2)同“又”  (3)拜访  (4)才

2.(1)在南阳郡务农亲耕。  (2)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3.刘备三顾茅庐

4.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谦虚诚恳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③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④股肱(gōng):比喻辅佐之臣。⑤继之以死:一直到死。 ⑥事:侍奉。

1.[甲]文选自 时期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一文,陆游曾称赞它道:“ ______ ______ ?”

2.“遵义会议”后,__同志确立了在中国__的领导地位,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以形 容他当时的处境。

3.杜甫在七律《蜀相》诗中有两句诗的意思与[甲][乙]两段文字的意思是一致的,请将它摘录下来

4.[乙] 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5.诸葛亮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6.你最欣赏诸葛亮的哪一点?请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1.三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6.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非不深也( ) ②亲戚之( )

③天下之( ) ④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

B.委而国怀乡

C.寡助之

D.攻亲戚所畔 辍耕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 ____

4.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1.①护城河  ②通“叛”,背叛  ③归顺,服从  ④所以

2.B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仁政”“王道”(或统治国家要靠人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①羿(yi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羿( )不死之药 ②常之 ( )

③学仙有( ) ④令伐树( )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结合上文,说说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寂的广寒宫里的感受。

1.①请求   ②砍   ③过错 ④贬谪

2.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飞奔到了月宫,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

3.嫦娥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感到寂寞和悔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中,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Š):倒塌。③阅:经历。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ˆ):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A.二石兽水中 皆朝

B.以为顺流下矣 因以为号焉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坻,为屿,为嵁,为岩

D.如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真无马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如 是 再 啮 石 又 再 转 转 转 不 已 遂 反 溯 流 逆 上 矣。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B(认为︱把……作为)  D(他︱表示反问语气)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3.如 是 再 啮︱石 又 再 转︱ 转 转 不 已︱ 遂 反 溯 流 逆 上 矣。

(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4.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衾拥覆(用)B.无奔走劳矣(的)

C.同舍生皆绮绣(被褥)D.四支劲不能动(僵硬)

2.将“无冻馁之患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3.第一段写作者 的艰苦,按顺序分别写了 等四个方面的艰苦情形。

4.通过学习本文,结合你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谈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1.C

2.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   (抓住关键词语翻译,意思对即可)

3.求学,行、住、食、衣

4.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从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等任一角度谈即可。

对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不久居

B.与步与中庭 似与游者

C.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不可知 一犬坐于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神寒骨 ②相与于中庭 折蛇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4.一切景语皆情语,两文都通过写景状物表露了自己的心迹,试简要回答两文作者心迹的不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①感到凄凉  ②行走  ③象北斗星那样

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溪岸的走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

4.甲文着重表现的是作者遭遇坎坷之后怨恨抑郁的心情;乙文表现出的是作者的达观和潇洒(超然物外的心态)。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一客 ②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

3.作者说“不能出一言”、“终日默坐而已”,这是因为

1.①屡次,多次。②因惭愧而脸红。(脸红)

2.(我)就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3.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只要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

2.文章开头列举的舜等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列举六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

1.略

2.①六人都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炼之后才有所作为。

②运用排比手法,以较强的语势和大量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人如果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磨炼的道理。

3.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