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戴震(清代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和哲学家)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宋朝大儒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2.短文赞扬了戴震怎样的精神?

1.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阅读短文,回答1—4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国怀乡,忧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问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耀,山岳形 潜:________

(2)国怀乡,忧畏讥 去:________ 谗: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 开: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落石出者

A.黑质白章

B.云归岩穴暝

C.学不思则罔

D.吾恂恂

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

甲段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段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①隐没;隐藏;②离开;谗言、坏话;③散开;消失

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j阴。

4.阴雨连绵         悲伤              朝暮四季              喜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至3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

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3.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D. 指fó jiāo 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答: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A

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 )

②亭亭净(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1.①多②树立或立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4.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宿于逆旅( )

②良宵难( )

2.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3.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①旅店②排遣,消遣

2.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3.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选段,完成1-4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问左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已失期/宁信,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有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

D.固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引冻胜。

译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

1、C

2、①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

②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A

4、①号召天下的百姓__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4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横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横上蔽 柯: (2)蝉则千转不 穷:

(3)好鸟相 鸣: (4)窥谷忘 反: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

1、(1)树枝   (2)停止   (3)叫   (4)“反”通“返”,返回。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一问:表达作者鄙弃功名利禄,追求一种淡泊人生态度。第二问:对这种思想评价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只能围绕一个方面来谈,要求观点要正确、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4、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1—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1、(1)丫(1)类 (2)全,都(3)邀请                                       

2、 A (古义; 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 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 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农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3.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4.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