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4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
③足兵 兵:_____
④民信之矣 信: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5:23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泗水县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4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
③足兵 兵:_____
④民信之矣 信: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本题关键词:不利地段,建筑不利地段,抗震不利地段,不惑之年,天下之中,奥地利,咽喉不利,不当得利,不当便利,脉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