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会宾客大宴 (会: ) ②众妙毕备 (毕: )

③宾客意少舒 (舒: )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人家四口人的 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5.“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1.①适逢、正赶上②全、都③伸展、松弛④说出   2.①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以为妙极了。②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3.统领全文,全文处处表现表演者的口技之善。4.醒而复睡、失火救火     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5.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材料一:《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

7、古人作文讲究言简意赅,有时会承前省略一些成分,但并不会给读者造成障碍,请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内容。(1分)

(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8、运用文言文阅读的知识与方法,解释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那: 为: 尝: 而:

9、请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材料一中画“ ”的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2分)

10、说说材料一的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分)

11、尝试准确翻译下列句子。(2分)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12、欧阳修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4分)

①试用材料一中的诗句回答:

②试用材料二中的原文回答:

7、(1分)欧阳文忠公或欧阳修。

8、(2分)那:怎么  为:因为  尝:曾经  即:而且

9、(2分)能至少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分)描绘符合原诗意境。(1分)

10、(2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意近即可)

11、(2分)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12、(4分)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分)

           ②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5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

(1) 欧阳公四岁而( 2) 因而抄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 分)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2.从这则故事,我们要学习欧阳修怎样的精神?( l 分)

10. ( 2 分)( l )少年丧父( 2 )有时

11、 ( 2 分)(有时)达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地步,只是为了致力读书。

12(1分)学习欧阳修刻苦勤奋、废寝忘食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相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    )

9.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①相委去 ②疑邻人之父

B. ①近塞人 ②下车引

C. ①相惊疑 ② 入门不

D.①此独跛之故 ②徐喷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8.(1)约定 (2)通“否”(3)丢下,舍弃   (4)回头看   9.C

10.(1)等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2)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11. ①失礼,友人知错了,元方就该原谅他;②不失礼,对于无理无信之人据理力驳,体现了元方明白事理,个性率真,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答出一点即可)

阅读《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完成10--13题 (22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 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 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tuó ):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8分)

(1)必如是而后事可也( ) (2)嫌而避怨( )

(3)肉二斤矣 ( ) (4)利而忘义( )

11、将甲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2、甲乙两文主要写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迹?甲文中用到海瑞事迹的作用是什么?(6分)

13、甲乙两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10、(1)(办事)成功 (2)远离 (3)买 (4)中举 (5)盘算  11、翻译: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12、海瑞躬亲治水;生活节俭;惩罚总督之子。甲文用海瑞治水的事迹作为例证,用来论述只有不辞辛劳亲自奔走、清正廉洁才能取得治水的成功这一道理。(3分。事迹概括2分,1点1分;事迹的作用1分,意对即可)

13、相同点:清廉。不同点:甲文还表现了海瑞不辞辛劳的特点,乙文还表现了海瑞不畏权势,为人刚正的特点。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乡试中了举人。进入京城,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谕(学官名)。”改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作寿,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二子经过淳安县,被驿馆的官员惹恼,把官员倒挂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大人公管理部下,明令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员招待他们不要铺张。如今此人行李装备很丰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罚了他好几千两银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霎而 绝:( ) ②此西南十里 去:( )

1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4.年羹尧善于用兵,文中没有体现他这一点的是( )

A.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 B.善于正确判断敌情

C.善于指挥__作战 D.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12.①断绝或消失 ②距离或相距13.C 14.D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③百口。公殁④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②缣 :细绢 ③仅:将近 ④殁:死 ⑤令:善,美好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主:主要) B.嫁娶丧葬,皆有赡给(给:供给)

C.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轻视 ) D. 岁衣缣一匹(岁:每年)

4.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译文: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

5.本文体现了范文正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发扬这一精神(3分)

答:

3.A  4.(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

人。(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5.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1—13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③司命之所属 属: ④使人索扁鹊 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1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答:

11.①因此    ②特意    ③掌管    ④寻找

评分说明:共4分,每空1分。

12.①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②扁鹊远远地看到桓侯转身就跑。

评分说明:共4分。2道小题,每小题2分。①“好”、“以为”,两个要点,每处1分。②“还”、“走”,两个要点,每处1分。

13.答案要点:①因为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医药已无济于事。(直接原因)②还因为桓侯讳疾忌医。(根本原因)

评分说明:共2分,每个要点1分。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若何?”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者天高,无少长贤愚,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1.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2分)

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景公子贡曰 ( ) (2)其贤何 (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4.本文说明了孔子的 。说理具体形象,富有启发性,可见子贡的 。(2分)

21、(2分)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

22、(2分)(1)对……说   (2)像

23、(2分)所以知道孔子是贤士,却不知道他怎样贤能。

24、(2分)贤明,高不可测   能言善辩

译文: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拜仲尼为师。”齐景公问:“仲尼贤明吗?”子贡回答说:“贤明。”齐景公问;“他有多么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贤明,却不知道有多么贤明,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很贤明而不知道有多么贤明。”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2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2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1)跳而越者千金 _________(2)见猛虎 _________(3)要在以势驱之___________

27. 翻译(2分)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彼勇怯半者奔利  必跳而越焉   其怯者犹未能也

26.(1)给予 (2) 回头  (3)罢了

 

27.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

[244de35548763d5f.gif]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