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嘉兴市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食铛底焦饭 (2)装一囊

(3)战沪渎 (4)逃山泽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2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

23、(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

24、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25、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2007年金华市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⑷遂焚之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24.⑴想 ⑵都 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⑷车

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 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2008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完毕) D.先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去 杂然前陈者 B.计日告 传一乡秀才观

C.遂止野亭 骈死槽枥之间 D.为人若此 安陵君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2004年大连市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2分)③

10.(2分)D

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2004年恩施市

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第五册第29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字。 (2) 幼所作诗赋文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2分)

(1)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译文:

(2)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译文:

1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分)

10.(2分,每字1分)书:写  自:从

11.(2分,每句1分)(1)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12.(1分)勤奋苦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训注:注释。训,词义解释。③别异:辨别异同。④苦渴:苦恼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遇善《老子》( ) 问“三余”之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译文:

3.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治:研究    或:有的人2.(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3.(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示例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解析】课外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语段,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地方给予注释,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考点与课内文言文相同,涉及的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只要认真学好课文,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例如,“治”字即见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一句,“或”字则见于“或以为死”“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等句。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语感,同时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 )②小惠未( )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之    聚室而

B.又何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也 万钟于我何

D.忠之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2分)

答:

 

1. 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同“遍”,遍及,普遍。  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④明察,弄清楚。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解析】第一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解释,只要意思对即得分。第二题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辨析和选择。第三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既要注意诗词的意义,又要注意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从而做到意思准确,句子连贯。第四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意思对即可。要求较为灵活和宽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