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束二缚一人诣王 (2)其实味不同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译文:
13、 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 ”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 ;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
1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4分)
11、诣:到(2)其实:它们果实(3)亡:丢失( 4)故:原因,缘故
12、(1)略
(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13、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14、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阅读两段文言文选文,按要求答题。(16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 )
(3)之陈 ( ) (4)将军身被坚执锐(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8.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9.(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①原因:
②启示:
(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或:.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9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其中,颓然碧窈。 《于园》
|
|
|
对曰:“齐人也,坐盗。”
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2、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1分)
其 实 味 不 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④逸而知人之劳(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文: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2分)
答:
1.CD
2.晏子:能言善辩 不卑不亢 楚王:仗势欺人 知错能改
3.其实/味/不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 (2)座位 (3)白白地(仅仅、只) (4)通“披”,穿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7.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22.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以拒之
A.卷石底以出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以塞忠谏之路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4.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2分)
21.(2分)(1)适逢,正赶上 (2)率领,带领
22. (2分) B
23. (2分)成大事的人必以人为根本,如今民众归顺于我,我怎么忍心弃他们而去?
24.(2分)因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故不错意也
(3)休祲降于天
(4)寡人谕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9.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2分)
愤怒—— 色挠——
20.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2分)
17. (2分)(1)交换(2)“错”通“措”(3)不祥 (4)明白,懂得
18.(2分)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9.(2分)威胁 道歉
20.(2分)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然偶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唐雎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威胁,迫使秦王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回答出两点并能作简要分析得2分)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①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③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龙图阁: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②狱:案件。③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乃委手版归( ) (2) 逵悟,囚得免(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译文:
23.从本段文章中,你认为周敦颐是怎样一个人?(2分)
21.(2分) (1)抛弃、扔弃 (2) 明白
22.(2分)像这样还可以做官吗?杀人用来讨好人,我不做(这样的事情)。
23.(2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才智过人。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遂将其众去 (2)会表卒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至宛乃闻之, 遂将其众去 (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
C.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 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 广故数言欲亡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4、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2分)
21、(2分)率领 适逢、恰好遇上 22、(2分)C
23、(2分)你现在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24、(2分)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仓鹰击于殿上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 徒以有先生也
18.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A.天下缟素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优劣得所 D皆指目陈胜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0.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
17、(2分)通“苍” 屈服 道歉 因为 18、(2分)C
19、(2分)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0、(2分)示例:①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0.根据文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等死,死国可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2.问答题
“宜多应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3.你对陈胜吴广“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和“夜篝火,狐鸣”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新|课|标|第|一|网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释】
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w w w .x k b 1.c o m
1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2)敌国不敢谋
(3)百姓不信 (4)方是之时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6.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3分)
14、(1)率领 (2)国家 (3)信任 (4)正当,在
15、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16、示例:(1)性情率真 (2)心胸开阔 (3)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4)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5)善于与同僚沟通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