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8分)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24.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984122d546d2f440.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21题。(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2分)
A.茍富贵,无相忘 B.会天大雨,道不通。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0.【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如果 B. 适逢,正赶上
19.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①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0.(2分) 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21.(2分) 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0~15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2)孰若:
(3)才略: (4)刮目: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孙权哪些主__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10资治通鉴;政治家;史学;司马光;编年
11当权、当道;哪里比得上;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擦擦眼
1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2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这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2分)
邑 人 奇 之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或 以 钱 币 乞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未尝识书具 (2) 父异焉:
(3)仲永之通悟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文段原句回答: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能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每处1分,多划一处该题不得分)
10.(1)曾经 (2)感到诧异 (3)通达聪慧(每小题1分)
11、(1)(他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每题2分)
12.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每条横线1分)
阅读文言文<<木兰诗>>,完成6-----11 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诗的作用是 (2分)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
9.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2分)
10、从文末最后一句提炼一个成语 ,现在我们常用它来比喻
。(3分)
11、你最欣赏花木兰哪一点?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的故事?请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交流。(4分)
我最欣赏的是:
我讲的故事是:
6、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7、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8、(1)早晨告别父母离家,傍晚时候到达黄河边宿营。(2)脱下我出征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原来穿的衣裳。
9、思家,思念父母的心情
10、扑朔迷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11、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梁红玉 秋瑾 __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4.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1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1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2.(1)向来,一向 (2)亲自,亲身
13.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14.C 15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8~10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9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__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8. B 9 A 10 C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9.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20.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d0db971cdd4adca1.jpg]20.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意思对即可。一个语段1分。共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0题(4分)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
(2)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85a1e0cb0bc9261a.gif]
结合《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齐师伐我 (2)小惠未徧 (3)小大之狱 (4)弗敢专也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以其境过清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4.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2分)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军队;同“遍”,遍及;案件;独占
2.(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虽然亦可)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3.C
4. 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