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而置之其坐(放置)B.至之市(到……去)
C.吾忘持度(量长短)D.何不试之以足(用)
11、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难点就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过任何学习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兔走触株”中的“走”,不可能是我们现在的慢步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它此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的“释”,可以从成语“爱不释手”中找到答案,“释”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2分)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谈一谈语段中郑人和宋人的思维方法分别错在哪里。(2分)
[2799e459a57971ae.jpg]
(2)兔子不可能再捡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复”、“身”、“为”、“笑”各0.5分)
13、郑人:只信教条,不懂变通,死板恪守。(意思对即可)(1分)
宋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意思对即可)(1分)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 ②期年不克 ▲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 ④南面而王耳 ▲
21.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或谗之于燕昭王
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22.翻译下列句子。(3分)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
23.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3分)
▲
20.(4分) (1)坏:损坏 (2)攻下;战胜 (3)距离;离开 (4)称王
21.(3分) B(代词,代人)
22.(3分)
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
23.(3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二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会天大雨 ▲ ②今亡亦死 ▲
③宜多应者 ▲ ④旦日,卒中往往语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17. (4分)(1)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2)逃亡(逃跑)
(3)响应(呼应) (4)明天(第二天)
18. (3分)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边带兵。(3分)
19. (3分)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3—26题。(9分)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②且③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①.而:同“尔”,你的。②.顾:却,反而。③.且:将。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掠笞数百( )②.安得此辱乎( )③.已而楚相亡璧(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25.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6.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23.(3分)①.用竹板打 ②.怎么,哪能 ③.丢失
24.(2分)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快要盗取你的都城了!
25.(2分)张仪的意思是说,只要舌头还在,他的本事就还在,就继续游说诸侯,就能昭雪耻辱,成就大业。
26.(2分)表现了他落魄不落志,志向坚定,胸怀豁达,光明磊落的性格特征。
译文:张仪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他曾经在楚国相国手下做事,后来楚国相国丢了一块玉璧。其他人认为是张仪,说:“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一定是他偷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鞭子。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张仪的妻子说:“唉,要不是你读书、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
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快要盗取你的都城了!”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9—22题。(9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故不错意也 ( )②. 寡人谕矣 ( ) ③.长跪而谢之曰 (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品味以下语言,按要求回答。(2分)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2.从第三段秦王的“挠”、“谢”和“谕”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2分)
19.(3分)①. 通“措”②.明白,懂得 ③.道歉
20.(2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1.(2分)言外之意是如安陵君不答应,将用武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22.(2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1题。(6分)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①,尝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②何……为:干什么。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⑴尝有好车 ⑵意欲借而不敢言
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1.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2分)
19.(2分)⑴曾经 ⑵想要
20.(2分)我有了车子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1.(2分)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21—24题。(15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
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利尽南海 ( )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22.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2分)
2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
答:
24.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8df2049f1f8ed56b.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10分)
萧颖士傲物自侮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漫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选自唐代笔记小说集《唐摭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会有风雨暴至 会:___________
(2)颖士常造门 造: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
3.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3分)
4.作者记叙的这个故事对读者有怎样的警示意义?(2分)
1.(2分)(1)适逢,正赶上 (2)拜访
2.(3分)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3.(2分)因为他过于傲慢,无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书。
4.(3分)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人不可太过傲慢,否则即便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大的成就。
附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阅读《郑人买履》一文,完成8—11题(13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先自度其足 (2)反归取之
(3)至之市 (4)而忘操之
|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此文描写郑人时运用了 和 两种描写人物的
方法,表现了郑人 的性格特点。(4分)
8.(1)度:量长短 (2)反:同“返”,返回。(3)之:到……去 (4)而:却。
(4分,每题1分)
9.郑人/有欲买履者(1分)
10.(1)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分)
(2)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分)
11.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等(4分。前两空每空1分,后一空2分。)
A.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B.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
|
|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便径入坐灵床上(《人琴俱亡》)。
|
|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 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10.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1.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 (2分)
12.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2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②然则何为使子?
9.C
10.①“视”字:突出楚王对晏子态度的轻蔑、骄横狂妄。(1分)②“笑”字:楚王无法解释被绑着入楚为盗的原因,只能低头认输。表现了他的无奈、尴尬,自我解嘲。(1分)
11. ①“避席”的动作,突出晏子对楚王的尊重(显示晏子庄严有礼的态度。1分)②“齐人固善盗乎?”(1分)。(本题2分。)
12. ① “婴闻之”,留有余地的说法;“得无、耶”使用了表示猜测、疑问语气的虚词(1分)。反驳时语气委婉。(1分)②晏子既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又不激怒楚王以免损害两国关系。(1分)
:本题2分。第②点1分,第①点中答出其中的1点即可。
13.①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2分。“以”、“延”字解释必须正确,“于大门之侧”翻译顺序应正确,每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②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2分。“然”、“则”、“何”、“使”、“子”字解释必须正确,每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竟)派你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挥洒汗水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