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韩愈 完成21—24题 (9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①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②,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③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④。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为防守睢阳的张巡;远:许远,睢阳太守。②浮图:佛塔。③愈:韩愈自称。④相语:告诉我。⑤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2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3分)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__________、箭射浮图、__________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
21.(3分)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2 (2分)C
23、(2分)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24.(2分)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诣:
(2)姥初有愠色 愠: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书之 羲之书其扇 B.持六角竹扇卖之 人竞买之
C.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各为五字 D.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其书为世所重
2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2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7de410c8ac6d8626.gif]
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②,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②隐:隐语,这里指谜语。
2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数使诸侯 ( ) (2)未尝屈辱( )
(3)诸侯并侵 ( ) (4)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
2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3处,3分)
此 鸟 不 飞 则 已 一 飞 冲 天 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淳于髡成功劝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
(1)多次、屡次 (2)曾经
(3)一齐 (4)劝说、劝谏、说服
22.(断3处,3分)
此 鸟 不 飞 则 已 |一 飞 冲 天| 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23.(2分)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24.(3分,意思相近,表达流畅即可。)
示例: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启发、明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或: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听起来舒服,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一个入赘的女婿。身高不满七尺,口齿流利圆转,能言善辩。多次出使诸侯国,不曾蒙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谜语,喜欢无节制地追求快乐,通宵喝酒,陶醉其中,不理政事,把治国大事全委托给公卿大夫。朝中百官放纵无忌,一片混乱,各诸侯国都来侵犯。国家快要灭亡,危在旦夕。齐威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劝谏。淳于髡用谜语来劝谏齐威王说:“国内有只大鸟,落在大王宫中,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答道:“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起来就会直冲 云天;不叫则已,一叫起来,就会让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来朝述职,奖赏了一人,杀了一人,整顿兵马,出击御敌。诸侯十分震惊,都把侵占齐国的土地归还了。这种声威延续了三十六年。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6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①,氓隶②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③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崛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④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注释:①瓮牖(yǒ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②氓隶:古代对出身卑贱者的称呼。③猗(yī)顿:因经商而致富。④赢粮:挑了粮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会天大雨( ) ⑵失期,法皆斩( )
⑶崛起阡陌之中( ) ⑷赢粮而景从( )
13.下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率罢弊之卒B.扶苏以数谏故 以中有足乐者
C.而迁徙之徒也 拔山倒树而来D.余威震于殊俗 苛政猛于虎也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5.乙文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不断取得胜利。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概述。(至少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12.(4分)⑴适逢,正赶上⑵按照(秦朝的)法律⑶田间小路 ⑷率领、带领 13.(3分)(B )
14.(2分)①现在逃跑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分)②砍削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彩那样聚集着,像回声那样应和着。
(2分)③高山依附着高峻的山势竞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5.(3分)①小时候有远大的抱负,不甘平庸;②能抓住起义的恰当时机;③能正确分析起义的形势;④能充分利用秦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这一有利的条件;⑤能抓住项燕、扶苏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一有利的条件;⑥能发动天下的豪杰并肩作战……(答到一点给1分得满3分为止)
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23.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2分)
24.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2分)
23、(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24、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B.、会天大雨(集会,开会)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而应曰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B.陈胜、吴广乃谋曰 陈涉乃立为王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辍耕之垄上 楚人怜之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__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D.、选文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陈涉这位农__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8、B 9、B 10、D
阅读明朝冯梦龙的《鲁国之法》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①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国库。③子贡:孔子的学生。④赐:子贡的名。
8.(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鲁人为臣妾 ( ) ②可以移风易俗 ( )
③则不复赎人矣 ( ) ④富者寡而贫者多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于”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鲁人为臣妾于诸侯
A.取金于府B.余将告于莅事者C.而教导可施于百姓D.行者休于树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 鲁 国 富 者 寡 而 贫 者 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11.孔子对子贡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2分)
8.(1)① 做 ② 改变 ③再 ④ 少(4分)(2) D(2分)
9.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2分)
10.(1)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2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2分)
11.孔子不赞同子贡的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仿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而置之其坐(放置)B.至之市(到……去)
C.吾忘持度(量长短)D.何不试之以足(用)
11、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难点就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过任何学习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兔走触株”中的“走”,不可能是我们现在的慢步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它此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的“释”,可以从成语“爱不释手”中找到答案,“释”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2分)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谈一谈语段中郑人和宋人的思维方法分别错在哪里。(2分)
[2799e459a57971ae.jpg]
(2)兔子不可能再捡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复”、“身”、“为”、“笑”各0.5分)
13、郑人:只信教条,不懂变通,死板恪守。(意思对即可)(1分)
宋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意思对即可)(1分)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 ②期年不克 ▲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 ④南面而王耳 ▲
21.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或谗之于燕昭王
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22.翻译下列句子。(3分)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
23.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3分)
▲
20.(4分) (1)坏:损坏 (2)攻下;战胜 (3)距离;离开 (4)称王
21.(3分) B(代词,代人)
22.(3分)
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
23.(3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二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会天大雨 ▲ ②今亡亦死 ▲
③宜多应者 ▲ ④旦日,卒中往往语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17. (4分)(1)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2)逃亡(逃跑)
(3)响应(呼应) (4)明天(第二天)
18. (3分)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边带兵。(3分)
19. (3分)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