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录

,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 ①甘戊:战国秦国人。②间:缝隙,此指河面狭窄。③说:说客。

④骐骥、录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狸:野猫。⑥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⑦斤斧:指斧子。⑧说:说服。⑨千乘、万乘:指小国、大国。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千里 (      )  今楫而上下随流(      )

之宫室(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使之捕鼠

A.观之正浓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D.千乘之君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子 亦 不 如 戊 矣。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501db9ce99378a0.gif]

临危护母(14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7、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以”字与“以刃临芝”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欲辱之,何也B.鹿车推载母

C.为且噬己D.遂名楼

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芝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荆州躲避祸乱。

B.在鲁阳山的时候,司马芝遇到了强盗,他赶紧带着老母亲逃走了。

C.当强盗用刀逼着司马芝的时候,他毫不畏惧,只是希望强盗放过自己的母亲。

D.强盗们被司马芝的行为打动,最终放过了他们母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为书生:_____ (2)同行者皆弃老弱:_____

(3)于官:_____ (4)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芝: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2)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7.C8.B9、(4分)

(1):年幼  (2):逃跑  (3):死亡    (4):比得上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2)在南方住了十几年,(司马芝)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19.(4分)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见伯乐曰 ( ) (2)人言 ( )

(3)去而之 ( ) (4)伯乐乃还而视 ( )

20.(4分)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

21.(2分)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19.(1)去         (2)不,没有       (3)回头看             (4)骏马          

20.(1)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

(2)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暴涨了十倍。

21.不好,人应该有主见,不应该跟风,要学会正确的判断事物,不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

【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王旦,谥号文正。 ②归第:回家。 ③酝:酒。 ④却:去掉。

2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兄亟令人首取二壶 (2)即欲持 (3)问其

22.翻译画线句。(2分)

左右具道所以然。

23.本文表现了王文正怎样的品质?(2分)

21.①他(王文正)        ②离开         ③原因  (共3分)

22. 近旁侍者向王文正详细讲述这样的原因。(2分)

23. 为人豁达(宽宏大量)(2分)

阅读《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韩愈 完成21—24题 (9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①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②,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③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④。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为防守睢阳的张巡;远:许远,睢阳太守。②浮图:佛塔。③愈:韩愈自称。④相语:告诉我。⑤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2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3分)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__________、箭射浮图、__________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

 21.(3分)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2 (2分)C

 23、(2分)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24.(2分)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王羲之尝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门生家

(2)姥初有色 愠: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之 羲之其扇 B.持六角竹扇卖 人竞买

C.后其父误刮去之 各五字 D.后为父误刮去之 书为世所重

2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2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7de410c8ac6d8626.gif]

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②,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②隐:隐语,这里指谜语。

2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4分)

(1)使诸侯 ( ) (2)未屈辱( )

(3)诸侯侵 ( ) (4)淳于髡之以隐曰( )

2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3处,3分)

此 鸟 不 飞 则 已 一 飞 冲 天 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淳于髡成功劝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

(1)多次、屡次           (2)曾经   

(3)一齐                 (4)劝说、劝谏、说服

22.(断3处,3分)

    此 鸟 不 飞 则 已 |一 飞 冲 天| 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23.(2分)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24.(3分,意思相近,表达流畅即可。)

示例: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启发、明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或: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听起来舒服,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一个入赘的女婿。身高不满七尺,口齿流利圆转,能言善辩。多次出使诸侯国,不曾蒙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谜语,喜欢无节制地追求快乐,通宵喝酒,陶醉其中,不理政事,把治国大事全委托给公卿大夫。朝中百官放纵无忌,一片混乱,各诸侯国都来侵犯。国家快要灭亡,危在旦夕。齐威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劝谏。淳于髡用谜语来劝谏齐威王说:“国内有只大鸟,落在大王宫中,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答道:“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起来就会直冲 云天;不叫则已,一叫起来,就会让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来朝述职,奖赏了一人,杀了一人,整顿兵马,出击御敌。诸侯十分震惊,都把侵占齐国的土地归还了。这种声威延续了三十六年。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6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崛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注释:①瓮牖(yǒ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②氓隶:古代对出身卑贱者的称呼。③猗(yī)顿:因经商而致富。④赢粮:挑了粮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天大雨( ) ⑵失期,皆斩( )

⑶崛起阡陌之中( ) ⑷赢粮而从( )

13.下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辍耕垄上 率罢弊卒B.扶苏数谏故 中有足乐者

C.迁徙之徒也 拔山倒树来D.余威震殊俗 苛政猛虎也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5.乙文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不断取得胜利。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概述。(至少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12.(4分)⑴适逢,正赶上⑵按照(秦朝的)法律⑶田间小路 ⑷率领、带领    13.(3分)(B )

14.(2分)①现在逃跑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分)②砍削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彩那样聚集着,像回声那样应和着。

(2分)③高山依附着高峻的山势竞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5.(3分)①小时候有远大的抱负,不甘平庸;②能抓住起义的恰当时机;③能正确分析起义的形势;④能充分利用秦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这一有利的条件;⑤能抓住项燕、扶苏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一有利的条件;⑥能发动天下的豪杰并肩作战……(答到一点给1分得满3分为止)

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23.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2分)

24.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2分)

23、(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24、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当行(编次)B.、天大雨(集会,开会)

C.、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应曰 尉剑挺,广起,夺杀尉

B.陈胜、吴广谋曰 陈涉立为王

C.项燕楚将 贤能之用

D.辍耕垄上 楚人怜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__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D.、选文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陈涉这位农__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8、B   9、B  10、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