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昔齐景公 昔: (2)数其罪云 数:
(3)必轻吾国 轻: (4)公乃释罪 释: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1、(1)从前,以前(2)计算,列举(3)轻视,看不起(4)消除,解除
2、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的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4、曲线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分)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B.故克之/公问其故 C.又何间焉/亲密无间 D.何以战/可以一战
3.翻译 (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左传》 长勺之战 2.D 3.翻译(略)
4.⑴反面衬托曹刿的聪明机智。⑵表明进见原因。⑶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本文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2分)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擅长) B.但微颔之(下巴颏)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放箭) D.睨之(斜着眼睛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D.康肃笑而遣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5.翻译(2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
1.欧阳修 宋代 2.B 3.D
4.C(点拨: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5.翻译(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 (2) 管仲囚焉 ( )
(3) 鲍叔既进管仲 ( ) (4)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13、根据选文说说鲍叔牙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
[7125a3caffa817be.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③揭:公布。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③或教准增年( ) ④上由是嘉之(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A.辍耕之垄上 B.然足下卜之鬼乎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悍吏之来吾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唯 具 乡 里 姓 名 揭 县 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请结合语段说说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8.(1)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③有人 ④因此 (2) D
9. 唯 具 乡 里 姓 名/ 揭 县 门
10.寇准于是就拉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重点词语:辄 引 令 复)
11.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未结合语段扣一分。
(共8分)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后汉书·董宣伟》)
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下文又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⑦班:分发。
2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而纵奴杀人 使宣叩头谢主
强使顿之 宣悉以班诸吏
22.与“宣悉以班诸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将何以治天下 B.即以头击楹
C.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3.下列语句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1)藏亡匿死 (2)强项令出
A.(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B.(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C.(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D.(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2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
C.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是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
D.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
25.谈谈你阅读本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纵:放纵。谢:感谢。顿:指磕头。悉:全,都。
22.D(题干“以”是介词“把”。A项“以”是介词“用”。B项“以”是介词“用”。C项“以”是表目的连词“来”。)
23.A(亡:逃跑。强项:坚强不低头。)
24.D(公主说的话是激怒皇帝制服这个小县令。)
25.从董宣角度谈:做人要正直,不畏权势;从皇帝角度谈:做人要大度、正直,不因亲疏左右了自己的判断。任人唯贤。(答对一个方面即可。)
【译文】 陈留人董宣做洛阳县令。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停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喝斥这个奴仆下车,于是打死了他。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就死。”皇帝说:“你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有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可是放纵奴仆杀人,将要凭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棒打,请允许能够自杀!”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满脸。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他。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使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你当百姓时,敢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于是下令:“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吧!”皇帝赐给董宣三十万钱,董宣全把钱给了各位官吏。从此董宣能够打击豪强不法之人,京师没有人不震惧。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本文记述的“长勺之战”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1分)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战于长勺 生于忧患
C.登轼而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 B.肉食者鄙 C.下视其辙 D.牺牲玉帛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左传》 14.D 15.C
16.⑴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殆尽。
⑵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开)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
2.判断文中“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⑵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3.翻译下列句子。
王贤其母,说其义。译:
4.指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C 2.⑴(√)⑵(×)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