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言欲亡 不计其 B.今亦死 家破人

C.公遇雨 价交换 D.王侯相 损兵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忿恚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分)

⑴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最主要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段中哪句话印证了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D

15.(4分,每句2分)

⑴使尉恼怒

⑵王侯将相难道就有(是)天生的贵种吗?

(评分:关键词义、句子大意)

16.(2分)  ⑴天下苦秦久矣  ⑵徒属皆曰:“敬受命。”

(评分:每句1分,抄错字或不用原文回答该小题不得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下以益民 使其言是

当容之 ④勿

8.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断佞臣一人头,厉其余”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令辱之,激怒其众B.策之不其道

C.扶苏数谏故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朱云认为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B.朱云面对“罪死不赦”的重刑,仍然牵挂着朝廷安危。

C.辛庆忌力谏不杀朱云,结果被摘掉官帽,解下了官印和绶带。

D.汉成帝最后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①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2分)

译:

②未知圣朝何如耳?(1分)

译:

7.①同“无”  ②假使、假如  ③本来    ④更换   (每小题1分,共4分)

8.A(2分) 

9.C(辛庆忌是自己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的。)(2分)

10.①你是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处以死罪,决不宽恕!(2分)

②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会怎样(会有什么下场)!(1分)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9、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4分)

① 乃进 复  ② 曰 对

其织 裂 ④自之后 是

1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呼而问之B.、以此诫之C.、而置之其坐D.、至之市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12.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1a5e1b3c52ac7cf9.gif]

(共8分)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后汉书·董宣伟》)   

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下文又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⑦班:分发。   

21.解释加点的词。(2分)

奴杀人        使宣叩头     

强使之        以班诸吏      

22.与“宣悉以班诸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将何以治天下    B.即以头击楹   

C.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3.下列语句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1)藏亡匿死 (2)强项令出   

A.(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B.(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C.(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D.(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2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   

C.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是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   

D.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

25.谈谈你阅读本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21.纵:放纵。谢:感谢。顿:指磕头。悉:全,都。

22.D(题干“以”是介词“把”。A项“以”是介词“用”。B项“以”是介词“用”。C项“以”是表目的连词“来”。)   

23.A(亡:逃跑。强项:坚强不低头。)

24.D(公主说的话是激怒皇帝制服这个小县令。)

25.从董宣角度谈:做人要正直,不畏权势;从皇帝角度谈:做人要大度、正直,不因亲疏左右了自己的判断。任人唯贤。(答对一个方面即可。)

【译文】 陈留人董宣做洛阳县令。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停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喝斥这个奴仆下车,于是打死了他。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就死。”皇帝说:“你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有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可是放纵奴仆杀人,将要凭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棒打,请允许能够自杀!”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满脸。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他。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使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你当百姓时,敢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于是下令:“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吧!”皇帝赐给董宣三十万钱,董宣全把钱给了各位官吏。从此董宣能够打击豪强不法之人,京师没有人不震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于此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讨山越 ②肃意尚蒙 ③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于此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2.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材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4fe967638554a08.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天大雨 ②数谏故 ③为天下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9.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哪些才能?请结合选段内容回答。(3分)

[abfe2dfbe7df3408.gi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以此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注】①干:为某种目的求见。 ②河:此指黄河。 ③治处:治所,古指地方政权的政府驻地所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伍子胥父于楚 ( ) ②羔裘 ( )

③昭公至河 ( ) ④平王之坟 ( )

(2)选出与“今以此报子也”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囊 瓦 兴 师 伐 蔡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伍子胥是个怎样的人。(2分)

8.(1)①被诛杀;②通“披”,穿;③离开;④名词作动词,鞭打。(4分)      

(2)C(2分)

9. 使 ∕囊 瓦 ∕兴 师 伐 蔡(2分)

[2f6c161ca0f82f86.jpg]

11.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答两点即得2分)

【译文】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这样攻打出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囊瓦)就把蔡昭公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吴王阖闾于是派伍子胥率领__,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盲子失坠(6分)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2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自,失手必坠深渊 (分:料想,考虑) B. 放下 (第:只要)

C. 乃自曰 (哂:微笑) D. 知是实地 (蚤:跳蚤)

2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4、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2分)

22、 D (2分)23、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了这么久呢。(2分)2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别人善意的建议,否则会自讨苦吃。或: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吓倒。或:要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2分)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少而兵—— (2)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也——

(3)于是兵而西—— (4)李信果秦军——

1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2)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1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语段作简要分析。(2分)

[287dfcb5543c5877.jpg]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③而匮④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⑤于己也,先诳⑥之曰:“与若⑦芧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③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④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⑧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6.本文涉及到一个成语是: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2分)

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26.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