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2分)北宋(1分)醉翁亭记(1分)

10、(3分)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关键词:“以”、“知”)

11、(3分)C

2011年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9、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童区寄传(节选)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6.请用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区寄的特点。 (2分)

4、唐朝 柳宗元

  5、(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6、机智勇敢等

  

2005年完成4—6题(6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

4、北宋 欧阳修。

  5、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6、熟能生巧

  

2004年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0.第○1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的观点。(2分)

11.本文的作者是朝 (代)的 (人名)。(2分)

 9.(4分,各2分)(1)我小时候喜欢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关键词:好,致

10.(2分)书非借不能读。(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11.(2分,各1分)清 袁枚

2012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12、好  实行

13、D

14、喜  赐

15、C

2011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ƒ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 (2)得 (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12.说 获得  得到

13.A

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2010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分)

12.日常 居家 在家时  其实

13.A

14.诗本音卷二稿 再为鼠啮

15.豁达  勤奋好学

2008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⒎⑴还,归还⑵往,到……去

⒏D

⒐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仁厚(宽厚、宽容)诚实

2007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 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 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 __(3分)

7.(1)离开(2)原因

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10.(3 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