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解释词的含义(4分)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

(3)休祲将于天 休( )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 )

9、翻译句子(2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回答: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高缭之夫子三年 ( )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 )

(2)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1分)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网捕    拜访    吉祥    善

9、又暗暗地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1)侍奉  道义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

陶侃惜谷(7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一把未熟稻 (2)执而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25、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23、(1)拿     (2)用鞭子打   

24、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巨商蓄鹦鹉(7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旦段生以事系狱(2)半年得释

(3)乃特车马携至秦陇(4)似不忍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2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2分)

(1)能诵读诗文;

(2)向客人问安;

(3)

(4)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22.(2分)一旦:有一天  方:才  具:准备 去:离开

23.(1分)(商人)就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24.(2分)(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25.(2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之有理即可)

鲁相嗜鱼(8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公孙仪鲁而嗜鱼 ( ) ⑵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⑶其弟子曰 ( ) ⑷夫唯鱼,故不受也 ( )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

29.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分)

27.(1)做宰相  (2)都  (3)规劝  (4)爱好(4分)

28.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2分)

29.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2分)

杨自惩为吏 袁了凡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时一人偷窃,县宰①鞭之,血流满面,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②,哀矜③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④颜。  

家甚贫,为吏,人皆友之。或遗之钱财,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

乃撤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选自《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释】①县宰:县令。②得其情:指查出实情。③哀矜:哀怜同情。④霁:怒气消散。⑤撤:拿出。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县宰之( ) (2)怒犹未( )

(3)人皆之( ) (4)遗之钱财(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

2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杨自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2.(4分) (1)用鞭打   (2)停止  (3)以……为友,结为朋友  (4)有人(4分,每处1分)

23.(3分) (杨自惩)遇到犯人没有饭吃。常常千方百计来救济他们。(3分,关键词语翻译到位,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24.(3分)从善待犯人可见他有怜悯,仁慈的心(存心仁厚);从不收别人馈赠可见他廉洁自律。

(3分,意对即可。若只答“廉洁自律”得2分)

隆中对(节选)(13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时人莫之 (2) 先主

(3)将军宜枉驾 (4)欲大义于天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辍耕垄上 天子怒B.、屏人曰 未若柳絮风起

C.、每自比管仲、乐毅 受地先王D.、智术浅短 学不思则罔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1.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至少两点)(3分)

18、(1)赞许 (2) 器重、重视    (3)拜访、看望    (4)通“伸”,伸张      (4分,每处1分)

19、D   (3分)

20、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3分)

21、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能够指出两点即可)(3分)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

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怒,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已后,弛鸟兽之禁,无以苛民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②骇:吓跑。

③虐:暴虐。 ④驰:放松、放宽。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令吏诛 怅恨久 B.飞鸟犯先王之禁 先帝不臣卑鄙

C.西南诸峰 安陵君许寡人 D.无仁义之心 收攻齐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君不明先王之 (制度、法令)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时)

B.是以从欲而诛 (轻易) 宜付有司论其赏 (罚)

C.夫鸟兽,人之养也(本来)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私自,偷着)

D.不知谓之虐 (治罪) 置人所鱼腹中 (渔网)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5、文意理解。(4分)

⑴晏子直谏景公,指出其过失具体在于两点“ ”、“ (2分)

⑵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2.B(2分)

13.D(2分)

14.(1)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2分)

(2)皇宫中的近臣和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和府中而异。(2分)

15.(1)“罪不知谓之虐” “以飞鸟犯先王之禁”(须用原文作答   2分)

(2)是一个闻过即改的人   ①对待小事也不能随意妄为 ②对待别人的错误,我们要敢于指出 ③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并及时改正。(一问1分,第二问答对一点即得分    2分)

歧路亡羊(9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A.、杨子邻人羊 亡: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C. 既 反:D.、亡之 奚:

26.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27.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5逃跑 代指羊 通返,回来( 疑问代词)怎么

26杨子 邻人

27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28.1.做什么事都不可以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3.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从任何一个角度写即可)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魏王欲邯郸: (2)北面而持其驾:

(3)我欲楚: (4)吾马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4、成语___ 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 _______ _ __ _(2分)

23(1)攻:攻打   (2)方:正   (3)之:到……去   (4)良:好       每空1分

24、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越远罢了                                          2分

25、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每空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