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至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安用重法邪( )
②路不拾遗(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3.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3分)
4.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3分)
1. (2分)①怎么 ②失物
2.(2分)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3分)群臣:请重法以禁之;(1分)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分)
4. (3分)贤明、体恤民情、倡导廉洁
附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6分)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 ) (2)是日:是:(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又雨,公将焉之?
15.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2分)
[4f3ff48966e52e55.gif][2f9c5541e6e1cc07.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尝射于家圃( ) (2) 无他, 惟手熟尔( )
10.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af75858f2afa408e.gif][83f1129eaab40484.gi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齐人固善盗乎?( )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
11.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12.下面这则故事也选自《晏子春秋》,试着将它与上文进行比较,以加深对晏子的了解。读完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学过的关于晏子的故事,谈谈你读后启示。(4分)
景公(齐国的国君)好弋(捕鸟),使烛邹主鸟(管养鸟的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受到教育)矣。”
晏子的性格特点:
启示:
8、①到……地方去②本来9、略 10.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意思对即可)。 11、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12、晏子是一个机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形象;启示:告诫人们不可委曲求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万事莫贵于义( )(2)不若手足之贵也(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贵义于其身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人皆有之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
C.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D.予子冠履 予观夫巴陵胜状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5.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2分)
[4064fc1a53147a4c.gif][174e181d4045f360.gif]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4、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①亡一羊 ② 既反 ③ 奚亡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1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14、丢失 已经 为什么 15、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那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16、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8、解释词的含义(4分)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
(3)休祲将于天 休( )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 )
9、翻译句子(2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回答: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 )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 )
(2)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1分)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网捕 拜访 吉祥 善
9、又暗暗地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1)侍奉 道义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
陶侃惜谷(7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2)执而鞭之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25、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23、(1)拿 (2)用鞭子打
24、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巨商蓄鹦鹉(7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旦段生以事系狱 ▲ (2)半年方得释 ▲
(3)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 ▲ (4)似不忍去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
2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2分)
(1)能诵读诗文;
(2)向客人问安;
(3) ▲
(4)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
22.(2分)一旦:有一天 方:才 具:准备 去:离开
23.(1分)(商人)就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24.(2分)(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25.(2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之有理即可)
鲁相嗜鱼(8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 ⑵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
⑶其弟子谏曰 ( ) ⑷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 )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
29.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分)
27.(1)做宰相 (2)都 (3)规劝 (4)爱好(4分)
28.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2分)
29.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