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殊,执政莫知所因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 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 ④除:任命官职。 ⑤因:依据。 ⑥事:侍奉。体:规矩。 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臣僚择胜宴饮 潭中鱼可百头B.、值御试进士。 而此地与余近

C.、无钱不能出耳 无他,手熟尔D.、日进复 明年,政通人和

9、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张文节荐之朝廷

A.、指通豫南,达汉阴 B.、胡不见我

C.、不求闻达诸侯 D.、所欲有甚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0、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小题3分。)

(1)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2)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8.A(允许/左右   B、恰好   C、只,不过   D、终)

9.B (引出对象的介词,“向”或“给”。  A、引出处所的介词,“到”; C、引出范围的介词结构,“在……中”;D、表比较的介词,“比”。) 

10.D(得到赏识的主要原因是诚实。)

11.共6分,每句3分。

(1)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共3分。重点词“尚”、“别”各1分, 语意完整语言通顺1分)

  (2)皇上更加赞许他的诚实,晏殊知道侍奉皇上的规矩,皇上对他的眷顾一天天加深。(共3分。重点词“益”、“日深”各1分,语意完整语句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晏殊少年时,张文节以“神童”名义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征召他到了京城。恰好遇到皇帝亲自面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看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草稿还在,(我)请求(皇上)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等到(晏殊)进了翰林院(担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幕僚选择风景好的地方设宴欢饮。当时侍从、文官、士大夫各自设置宴席,以至于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提供帐篷作为游玩、栖息之地。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去(参加),独自在家呆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吏部)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忽然从内庭中批复,任命晏殊为(东宫官),执政的人不明白(皇上任命)所依据的(缘由)。第二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内的臣子、幕僚,没有一个不开心游玩、设宴赏玩,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__读书。”晏殊上任后,得到回复(任命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却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垂爱一天天加深。仁宗登基后,(晏殊)最终被重用(官至宰相)。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之。(   ) ②罪一也。( )

15.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16.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14逃掉   这

15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16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至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用重法邪( )

②路不拾(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3.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3分)

4.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3分)

1. (2分)①怎么   ②失物

2.(2分)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3分)群臣:请重法以禁之;(1分)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分)

4. (3分)贤明、体恤民情、倡导廉洁

附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6分)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文侯与虞人猎:期:( ) (2)日:是:(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又雨,公将焉之?

15.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2分)

[4f3ff48966e52e55.gif][2f9c5541e6e1cc07.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射于家圃( ) (2) 无他, 惟手熟( )

10.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af75858f2afa408e.gif][83f1129eaab40484.gi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1)吏二缚一人王。( ) (2)齐人善盗乎?( )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

11.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12.下面这则故事也选自《晏子春秋》,试着将它与上文进行比较,以加深对晏子的了解。读完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学过的关于晏子的故事,谈谈你读后启示。(4分)

景公(齐国的国君)好弋(捕鸟),使烛邹主鸟(管养鸟的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受到教育)矣。”

晏子的性格特点:

启示:

8、①到……地方去②本来9、略 10.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意思对即可)。 11、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12、晏子是一个机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形象;启示:告诫人们不可委曲求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万事莫于义( )(2)不手足之贵也(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贵义其身也 所欲有甚生者 B.人皆有 予子天下,而杀子

C.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D.子冠履 观夫巴陵胜状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5.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2分)

[4064fc1a53147a4c.gif][174e181d4045f360.gif]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4、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一羊 亡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丢失   已经   为什么  15、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那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16、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8、解释词的含义(4分)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

(3)休祲将于天 休( )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 )

9、翻译句子(2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回答: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高缭之夫子三年 ( )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 )

(2)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1分)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网捕    拜访    吉祥    善

9、又暗暗地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1)侍奉  道义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

陶侃惜谷(7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一把未熟稻 (2)执而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25、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23、(1)拿     (2)用鞭子打   

24、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