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①

王维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③,麦陇朝雊④,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⑤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⑥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⑦。因驮黄檗人往⑧,不一。山中人王维曰。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②轻鲦(tiáo):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③青皋:青草地。④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⑤天机清妙:性情高远。⑥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⑦无忽:不可疏忽错过。⑧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

1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猛浪若( ) (2)互相轩邈( )

(3)草木蔓( ) (4)白鸥翼(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14.甲文运用描写表现了富春江水的特点和山 的特点;乙文则以“草木蔓发”等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的山间景色。(3分)

15.阅读甲文,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阅读乙文,你觉得王维的朋友会不会接受他的邀请,为什么?(6分)

甲文:

乙文:

12.(1)奔马(2)比高远(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3)生长(4)举 13.(1)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2)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这不太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14.清澈、湍急(1分) 高峻、雄奇(1分)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等类似词语(1分)15.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3分) 乙:会接受邀请,一是因为景色优美,二是因为两人志趣相投。(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可以益矣 益:(2)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怡然: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师襄子辟席再拜。

16.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4.(1)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习新的内容(2)高兴(愉快)的样子 15.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恭敬地连着行了两次礼。16.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3。(10分)

患难见知交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赵每目送之,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①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②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③改观:改变态度。④振:同“赈”,救济。⑤字:嫁。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2分)

时 独 吴 菌 次 落 落 然

A.、时 独/ 吴 菌 次 落 落 然B.、时 独 /吴 菌 次/ 落 落 然

C.、时 /独 吴 菌 次 / 落 落 然D.、时 /独 吴 菌 次 落 落 然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黑归( ) (2)召还( )

11.翻译句子(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12.用自己的话回答说说在赵洞门及儿子死后吴菌次是怎样做的。(2分)

13.结合《范进中举》一文,从人们对待赵洞门的表现看出当时是怎样一种社会现实。

(2分)

9.C11.(2分)12.及:等到      寻:不久     (2分)

13.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康肃公尧咨射(擅长)     B.但微之(下巴颏)

C.射于家圃(曾经)       D.之(斜着眼睛看)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此自矜 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立 (油)自钱孔入,钱不湿

C.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

D.康肃笑而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文言文阅读理解(15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欲大义于天下 率益州之众

③以其咎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10.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是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对联中 “一对”指的是 。(2分)

12. 两文提到的共同事件是 ,政治蓝图是

13.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他的智慧在甲文中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

9通“伸”,伸张。亲自;表明,显扬;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0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11 报先帝忠陛下/隆中对12三顾茅庐/成霸业,兴汉室13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据有荆益,联吴抗曹的政策方针,和成霸业兴汉室的政治蓝图,处处显示出其雄才大略。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者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能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工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身土 亲:贴近   B.今则之 越:改变

C.愿王孙焉 察:详审  D.以吾真 反通“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3分)

(2)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其制礼。(3分)

4. 杨王孙反对厚葬,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3分)

2、B 

 3、(1)他的儿子默默地不想按他的意思办,但又很怕违背父亲的遗命。

(2)由于体察到人之常情不忍心看到亲人死去,因此制定了人死后埋葬的礼制。

4、汉代流行厚葬,为此人们往往耗费很大。杨王孙不相信有鬼,认为人死乃是回归自然,而尸体是没知觉的。杨王孙反对厚葬,不是由于吝啬,而是对死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他还知道人的精力和钱财应当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无端靡费实在是一种糊涂之至的行为。两千年的古人能有这种认识,对照今天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追求奢华浪费的风气,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穿丧服。

B.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交换。

D.长跪而谢之。 长跪:长时间跪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徒有先生也 君为长者

B.聂政刺韩傀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遂用猖獗,至今日 受地先王

D.挺剑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B.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压倒秦王。

C.用五百里地易安陵,秦王显然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D.唐雎冒死和秦王抗争,让秦王辞穷色挠,他的这种不可侵犯的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分)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译文:

 5 D 6 B   7A

8(1)(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活下来,只因为有先生啊。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纵:放开。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观者堵( ) ②咳嗽不声( )

③陷入尺( ) ④见杨双膝跪地( )

⑵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拳打砖墙

A.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能一死成君之名C.皆美于徐公 D.固怪之矣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2分)

每 至 演 武 场 传 授 枪 棒 观 者 如 堵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⑴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⑵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dff3bfdf3c856a12.jpg]

1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_____________ (4)人又___________

12.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11.(4分)(1)本来  (2)苦于;以……为苦  (3)使……称王  (4)更加

12.(4分)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13. (4分) 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答两点给全分)

[1f2a9842ac56ddd1.jpg]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8-12题。(18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加点词词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惧不已也 如土石何 B. 残年余力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山不加增 面山居 D. 汝不惠 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9. 解释加点词。(4分)

山北之塞____ ②杂然相许____

③寒暑节_____ ④汝之不_____

10.翻译句子。 (6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B.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强调移山艰难,衬托了愚公形象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不受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2.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分)

8.D(3分)  9.略(4分)  10. 略(6分)  11.C(2分)

12.示例: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或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