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非若 (2)长跪而之曰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3、仿照示例,请从A.B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一个朗读设计。(4分)

温馨提醒:朗读设计的脚本丰富多样,但以体现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为佳。

示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朗读设计:应读出威胁的语气,突出重音“天子”、“百万”、“千里”,表现秦王炫耀自己的强大的权势,想要威胁唐雎,使他屈服,要展示出秦王凶狠残暴的性格。

A.、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B.、唐雎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选择 句。我的设计

11.(2分)(1)这样  (2)道歉(每空1分)

12.(2分)略。

13.(4分)参考答案:A..应读出从容不迫、有礼有节的语气,语速较慢,重音“非”、“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五百里”,读出反问的语气,强调不能换地的理由是很充分的,展现出唐雎的聪明智慧。

B.应读出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在秦王的威胁下毫不屈服,重读“必怒”、“二人”、“五步”“天下”“是”等词,突出“士之怒”重大威力,表现唐雎的勇敢和谋略。(能结合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得2分,在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说明朗读的设计方法得2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扶苏以谏故

⑵将军身被执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4.“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选文第一段中哪两句相照应?这一照应体现了陈涉的什么特点?(3分)

12.⑴屡次  ⑵铁甲

   评分:共2分。每空1分。

13.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⑵吴广平素爱护众人,士卒很多都愿意被他所用(或听他差遣)。

   评分:共4分。每句2分。

14.天下苦秦久矣  1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分  

体现了陈胜料事如神,对形势有准确的分析判断    1分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4题。(11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小惠未徧( ) (2) 公将鼓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14.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平庸表现在哪里?他身上也有闪光点,请你概括一下表现在哪里?(5分)

答:

12. ①通“遍”,遍及,普遍  ②击鼓进军

评分:共2分,每字1分

13.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看,也一定依实情处理。

②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评分:共4分,每个句子2分

14.平庸表现在 :政治上谋略不够,军事上才干不高。

评分:共2分,每点1分

   不平庸表现在: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评分:3分,任意写出两条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12——14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14.文中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肉食者“鄙”的表现:战前 ,战中

(2)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 ,战中

12.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同“遍”。 (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

13.(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或: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或: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14.要点:(1)靠小信、小惠作战   慌乱心急。(2)靠忠诚作战   仔细观察。〔每空1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 上使外将兵 将:

⑵ 吴广以为然 然:

⑶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翻译:

⑵ 固以怪之矣

翻译:

14. 选段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答:

12. ⑴带   ⑵(是)这样;对  ⑶用网捕         评分:本题3分,每词1分。

13. ⑴如今逃走(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__(起义)也是死

⑵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评分:本小题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亡”“举”“固”“以”“怪”翻译正确;句子通顺。

14. 主要写了起义的促成原因和策划过程。(或: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策划过程)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2-14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会天大雨 (2)等死 (3)或以为亡 (4)念鬼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14. 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陈胜、吴广利用“行卜”,达到了“威众”的效果?(用原文回答)(3分)

12.(1)适逢,恰巧赶上  (2)同样   (3)逃跑   (4)考虑(2分。每个0.5分)

13.(1)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为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4分。每句2分) 

14.固以怪之矣  卒皆夜惊恐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分。每句1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2—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

14.分析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12.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徧通“遍”,遍及,普遍。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够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照实情来办理(判断)。

(2)(齐是)大国,很难推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在此有埋伏。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共3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

阅读《陈涉世家》14—16题。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与皆来会计事 会天大雨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志虑忠纯

D.以数谏故 故不为苟得也

15.翻译。(4分)

(1)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

________

16.依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陈涉为什么能“举大计”。(4分)

_________

14. C    15.(1)将军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

(2)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16.要点:①陈涉有远大志向   ②有勇有谋   ③天下百姓“苦秦久矣”   ④遇雨失期,依法当斩

说明:第14~16小题10分:第14题2分,15题4分,各句2分;第16小题4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 上使外将兵 将:

⑵ 吴广以为然 然:

⑶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翻译:

⑵ 固以怪之矣

翻译:

14. 选段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答:

12. ⑴带   ⑵(是)这样;对  ⑶用网捕         评分:本题3分,每词1分。

13. ⑴如今逃走(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__(起义)也是死

⑵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评分:本小题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亡”“举”“固”“以”“怪”翻译正确;句子通顺。

14. 主要写了起义的促成原因和策划过程。(或: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策划过程)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