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一11题(14分)
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
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8.(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恐去母而死也 ( ) ②归而泣 ( )
③蛇今安在 ( ) ④及长,为楚令尹 ( )
(2) 下列各句中的“之”和“杀而埋之”中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
A. 久之,目似瞑 B. 至之市
C. 齐之习辞者也 D.吾欲辱之
9.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读节奏。(2分)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11.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孙叔敖身上的优秀品质。(2分)
(三)阅读科
8.(1) ①去(离开) ②归(回家) ③安(哪里) ④及(等到)
(2) D
9. 闻/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10.(1)(孙叔敖)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略。
11.“闻见两头之蛇者死”,“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表现孙叔敖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便回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他母亲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爱的人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8.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故所举 ( ) ②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
③为东莱太守 ( ) ④何谓无知 (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当之郡”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
C.驱之别院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至 夜 怀 金 十 斤 以 遗 震
10. 翻译句子(4分)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1. 本文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格?(2分)
8、从前、过去;到;担任;说
9、至 夜/ 怀 金 十 斤/ 以 遗 震
10、(1)、老朋友了解你,你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什么道理呢?
(2)、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1、表现了杨震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 ) (2)小惠未徧 ( )
(3)忠之属也 ( )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 )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
C.乃入见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分)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2分)
1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11.(4分)(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类;(4)做(当)君主,給……做(当)君主(每空1分,共4分)
12.A(3分)
13.(6分)(1)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3)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2分)
14.(4分)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观点2分,结合选文分析,语言连贯2分。)
阅读文言文《岳飞二三事》,回答8-11题。(14分)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⑤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求访:寻找。 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③交欢:结友。 ④饰:打扮。 ⑤名姝:美女。 ⑥宵旰(gàn ):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 ⑦营第:建造住宅。
8.⑴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遣人求访( ) ②吴玠素服飞( )
③饰名姝遗之( ) ④玠益敬服( )
⑵与“或问天下何时太平”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而或长烟一空B.或异二者之为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D.或遇其叱咄
9.用“/”划分下列句子的2处朗读停顿。(2分)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敌未灭,何以家为?
译文: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11.请结合本文谈谈你觉得岳飞是怎样一个人?(2分)
8.⑴①派遣 ②一向,平素 ③给予 ④更加(4分) ⑵C(2分) 9.岂 / 大将 / 安乐时?(2分) 10.⑴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大意对即可)(2分) ⑵不因外物的好坏或个人得失而或喜获悲。(2分)
11.围绕了岳飞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等诸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8-11题。(14分)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②臣幕择胜燕③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④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⑤晏殊。执政莫谕⑥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⑦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⑧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⑨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晏元献:晏殊。②许:允许。③燕:同“宴”。④昆:哥哥,兄。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⑤除:任命,授职。⑥谕:告诉。⑦杜:关闭。⑧质:率真。⑨直:只是。
8.(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晏元献公为童生时( ) ②及为馆职时( )
③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 ④仁宗朝,卒至大用( )
(2)选出与“张文节荐之于朝”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B.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悍吏之来吾乡(《岳阳楼记》)D.余悲之(《捕蛇者说》)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音节停顿(两处)。(2分)
上 益 嘉 其 诚 实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1.结合选文,说说晏殊受重用的原因。(2分)
8.(1)①是;②等到;③到处;④最终。(2)D
9.上 / 益 嘉 / 其 诚 实
10.(1)我如果有钱,也一定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11.略。提示:一是要联系原文,二是要围绕“诚实”而谈。
【译文】晏殊还是童生的时候,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直白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就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到处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__读书。”晏殊上任后,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小惠未徧 徧:
⑵牺牲玉帛 牺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可以一战。
翻译:
⑵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
13.文中写到了乡人与曹刿的对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共2分)
(1)徧:同“遍”,普遍、遍及。(1分) (2)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1分)
12.(1)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2分)
(2)大国是难以估计的,害怕有埋伏。(2分)
评分说明:(1)句式1分,“可以”1分。 (2)句式、“测”、“伏”三点,一点有误扣1分,扣完为止。
13.参考答案示例(3分)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用乡人反衬曹刿的深谋远虑,对国事的关心。
评分说明:(共3分,“原因”1分,“人物分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患其塔动 ( ) (2)贻以金钗 ( )
(3)盖钉板上下弥束( ) (4)人履其板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9.“皓笑曰”中的“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2分)
10.文章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4分)
7.(1)嫌,担心(2)赠给(3)约束(4)走,踩踏 8.(1)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2)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9.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意思对即可)10.①直接描写其神态和语言。如:“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表现他的胸有成竹。②侧面烘托(间接描写)。如写匠师的行为,“无可奈何”、“如其言,塔遂定”;众人的评价,如“人皆服其精练”。(意思对即可)
阅读《梵天寺木塔》选段,完成文后l6--21题。(共20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
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
动。人皆服其精练。
16.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患其塔动 (2)人履其板
(3)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但逐层布板讫
17.选出与例句“问塔动之因”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至之市 8.久之,目似瞑C.便实钉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1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土人谓/之“傍不肯”B.庆州界/生子方虫
C.患其/塔动D.便实/钉之
19.句子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使(身体)与台齐(《幼时记趣》)B.投(狼)以骨(《狼》)
C.(子方虫)干万蔽地(《以虫治虫》)D.(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
(2)
21.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
。
16.(4分)(1)担心 (2)走,踩踏 (3)派 (4)完毕
17.(3分)D 18.(3分)B 19.(3分)C
20.(4分) (1)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21.(6分)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
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知识水
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阅读明朝刘基的《窃糟》,完成8—11题。(14分)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客有好佛者 ( ) ②郁离子谓之曰 ( )
③善酿千日之酒 ( ) ④是余之糟粕也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鲁酒渍之
A.盖以诱敌 B.以瓦布之
C.不以疾也 D.岁以大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
8.(1)①喜欢 ②告诉 ③善于,擅长 ④这(4分) (2)B ( 2分)
9.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2分)
10.(1)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啊 。
11.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讽刺那种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讽刺那种只学到皮毛就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在学术上一知半解而又夸夸其谈的人,启示人们向别人学习,一定要得到学问的真谛。)(2分)
附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fó jiāo 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起居,寒暄。主人惜之,加意宠豢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②,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③,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注释】①豢:饲养。②系狱:囚禁在狱中。③陇:同“垄”,土埂、土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遂许之曰 ( ) ②就笼与语曰( )
③半年方得释 ( ) ④似不忍去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2分)
例句:一旦段生以事系狱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卷石底以出C.、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D.、以其境过清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两处节奏停顿。 (2分)
乃 特 具 车 马 携 至 秦 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
(1)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小石潭记》)
11.从文中看,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8.(1)①答应 ②靠近 ③才 ④离开
(2) B
9.乃/特 具 车 马/ 携 至 秦 陇
10.(1)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和我年久被关在笼中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
(2)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11.能诵读诗文;能向客人问好;能及时向主人倾诉自己的不幸。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