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13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由西汉淮南王 组织文人编著的。题目“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3分)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4)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2分)

    1. (3分)  淮南子  刘安  焉知非福

2.(4分,每空1分)逃跑    经过    带领    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3.(4分,每句2分)这怎么就不是福呢?    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4. (2分)福祸相依,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阅读《公输》回答问题(11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0.(4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 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 九:

(2) 已持臣守之器 圉:

(3) 公输盘诎 诎

(4) 在宋城上而待楚在宋城上而待楚

11.(4分)请将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12.既然“墨子之守圉有余”,为什么他还要与楚王进行一番关于“窃疾”的说理呢? (3分)

10.11略

12.  说理,先在道义上击败敌人,使楚王陷于不义,理屈词穷;这样与后面的实力较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劝说楚王放弃攻宋的目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nàn):阻拦。③本:原来,先前。疑:犹豫。④自托:托身。⑤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⑥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有 一 人 欲 依 附

A. 有一人/欲依附 B. 有/一人欲依附

C. 有一/人欲依附 D. 有一人欲/依附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俱( ) (2)舍( )

10.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幸尚宽,有何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各表现出怎样的性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B    9. (1)一起,一同。(2)舍弃   

  10.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11. 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只考虑自己;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当今社会,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受不了利益的__,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大意对即可)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公将之________________ ②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有关论战的文字,各自表明了曹刿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2分)

曹刿:

墨子:

13.甲乙两文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4分)

[8ab18fb812d3e0b8.gif]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遵海而南:南面B.、从水而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1)诸侯天子为述职 (2)小大

B.、(1)已贫民者三百钟 (2)吾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晏子 (2)欲报之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休? (2)不物喜,不以己悲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15.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 子

《景公出游》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曹 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

12、(2分)A 

13、(2分) C 

14、(4分)(1)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2)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5、(3分)体恤民情  与民同乐  忧国忧民附译文:齐景公要外出游玩,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名山上去游览,然后沿着海边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古代圣王的外出巡游相比呢?”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我听说天子到诸侯那里视察叫巡狩,诸侯去朝拜天子叫述职。所以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穷困的人家,叫巡视,秋天视察收获情况补助欠收的农户,叫检查。夏朝时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帮助?君王出来巡视检查,是诸侯的法度。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来,就兴师动众,从百姓身上筹集粮草,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顺着水流泛舟而下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流,逆着水流而上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连,整天外出打猎追逐野兽不知满足的叫作荒,毫无节制大饮其酒的叫作亡。古代的圣贤君王都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叫官吏查点粮食,和老幼穷人数目相同。官吏照数目分发粮食。给予贫困穷苦的人三百钟的粮食。齐景公又亲自见了七十个老者病人,给了他们一些钱财,然后回到了齐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间: (2)肉食者,未能远谋 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4分)

(1)战前:

(2)战中:

12、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9、(1)参与  (1分)              (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分)

(3)指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分)                 (4)倒下  (1分)

10、(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2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竭了。(2分)

11、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

12、⑴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①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②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3分,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史书。(2分)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黑点的词语。(4分)

卿今当掌事  (     )    蒙以军中多务(      )

卿言多务,若孤 (     )    及鲁肃寻阳 (       ) 

8、从“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是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 性;而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又现身说法,以“ ”一句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分)

9、请将“但涉猎,见往事耳”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10.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6、资治通鉴 编年          7、当道、当权 推托  谁  到

8.必要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9、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注释】①俾(bǐ):使。②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③蠲(juān):除去。④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⑤馁(něi):饿。⑥粜(tiào):卖米。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A. 乃 请均 境 内/之 地 为 八 B. 乃 请均境 内 之 地/ 为 八

C. 乃/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D. 乃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极( )(2)具( )

11.说说“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的意思。(2分)

12.找出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13.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9.D

10.(1)非常(2)都(3)多

11.这样做惠及的人不过只是三十里以内的人罢了。

12.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

13.(1)关爱百姓;(2)有谋略,办事周全。

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是樟树临江镇人,甘于贫苦勤奋(尽力)学习,读书很多。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西发生旱灾,郡发文要求视察旱情,刘清之在田埂上走,亲自与百姓接触交谈,凡是他免除,都得到了。州里讨论时有人建议降低常平仓的米价出售,刘清之说:“这样做惠及的人不过只是三十里以内的人罢了,本地以外的百姓按情势难道能够来吗?老人小孩生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不肯出售粮食,实在是(因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抢夺粮食的人很多。在我有政,那么大户人家能得到钱,普通百姓能得到米,双方都得到了方便。”于是请求上级将管辖内的土地平分为八块,使有粮食的人家赈济本乡灾民,官府为这件事做主。刘清之谋划这件事并防范意外,百姓很倚靠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4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平生施与 ( ) ②食 ( )

有志于是矣( ) ④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既而西帅 ②及相B.①其所入 ②衾拥覆

C.①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从之D.①此大较也 ②常蹲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1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4. 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11、(1)①喜欢 ②每天 ③曾经 ④等到  12、D

13.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14.(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4..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 会: (2)以数谏故 数:

(3)楚人怜之 怜: (4)所罾鱼腹中 罾:

25..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6..“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

27..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8..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24.(1)适逢,恰巧遇到    (2)屡次    (3)爱怜   (4)用网捕

25.(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26.(1)“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7.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8.(1)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士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2)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