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问之曰

A.夫有贤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益清(远:远播) 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习之(时:按时) 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增加) 晏子曰(对:回答)

D.暮冥冥(薄:迫近) 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广东梅州)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子嗣,后代)B.晋遂解狐(推举)

C.非之子(你)D.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10.A  11.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8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B.、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太夫人荻画地 ( ) ⑵教以字( )

其稍长 ( ) ⑷因而抄录( )

11、翻译句子。(2分)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分)

1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1分)

9、B  10 、⑴用 ⑵写 ⑶等到 ⑷有时 11、老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画,教他写字。12、勤奋刻苦 13、母亲的教育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1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__之余,不鼓不成列。”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小惠未,民弗从也。 (2)公将之。

(3)公伤,门官歼焉。 (4)国人皆公。

11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 公与之乘。 B. 公将驰之。 C. 古之为军也。 D. 既陈(阵)而后击之。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2)寡人虽__之余,不鼓不成列。

译文:

13.选文涉及到两场战争,即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试分析两场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2分)

14.请结合选文对鲁庄公和宋襄公作评价。(4分)

鲁庄公

宋襄公

10.(4分)

(1)徧,同“遍”遍及    (2)驱车追赶(3)大腿   (4)责备

11(2分)(C)

12.(6分)

(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我虽然是已经__的后代,但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13. (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4.(4分)

鲁庄公:目光短浅,不懂军事,处事轻率,但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宋襄公: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迂腐,愚昧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观沧海》)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佣耕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B.亦不详姓字 安陵君许寡人

C.今闻无罪 置酒而招之 D.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苟富贵,无相忘 B.今亦死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因以为号焉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志向,请根据文中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中陈涉的“鸿鹄之志”和五柳先生的“志”各是什么?(3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山岛竦峙 竦峙: ②幸甚哉 至:

14.从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分)

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9.D同样(A.你/如; B.他的/ 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C.有的人/有时)

10.A(B.亡:古义:逃走。今义:死。C.往事:古义: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D.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11.①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会”1分,“度”1分)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1分,“汲汲”1分。)

12.陈涉“鸿鹄之志”的具体内容是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五柳先生的“志”是洁身自好,志向坚定,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13.①高高地挺立(1分)  ②极点(1分)

1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

刘恕传

刘恕,字道原,筠州①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②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注释:①筠州:今江西高安。 ②具馔:准备饭食。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身就之/读且抄B.、身/就之读且抄

C. 身就之读/且抄D.、身就/之读且抄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 ) (2)遗( )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一句的意思。(2分)

12.结合原文,说说你能看出刘恕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13.刘恕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你能另外列举出两位我国古代有名的历史学家吗?(2分)

9.A

10、(1)去除(2)赠与、送给

11.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却)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

12.(1)严谨治学(2)刻苦勤奋(3)直率(4)不随便接受他人财物(能写出两点即可)。

13.示例: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等。

文言文阅读(共7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结恩德( ) ②后行部西河( )③还。先一日 ( )

11、翻译句子:“遂止野亭,候期乃入”(2分)

12、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10、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     ③已经

11、参考: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到了才进入。

12、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贵臣:朝廷的重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诘仆( ▲ ) ⑵而偿其( ▲ )

⑶时人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2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三处。(3分)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23.如果能穿越时空,让孔子来教育陈尧咨,你觉得他说哪句话最合适?(8个字)(2分)

子诫尧咨曰:“。”

20.⑴于是   ⑵通“值”,价值、钱   ⑶称赞(3分,每空1分。)

21.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

(评分标准:3分,关键词翻译准确,意思完整,语言通顺即可。)

22.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或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评分标准:3分,每处1分,两种都可。)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附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 ) (2)故不意也 ( ▲ )

(3)长跪而之曰( ▲ ) (4)以有先生也(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8.根据文意,用课文原句填空,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3分)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士之怒,

19.秦王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写对表现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16.(4分)(1)交换;(2)通“措”,放置,打(主意);(3)道歉;(4)只;

17.(3分)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18.(3分)庸夫之怒(或布衣之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19.(3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表现(衬托、反衬)了唐雎不畏强权、从容镇定、凛然正气、机智勇敢的特点(2分)。

课内精典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8、本文作者是北宋作家 。(1分)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借旁近之( ) (2)即诗四句( )

(3)稍稍宾客父( ) (4)作诗 ( )

(5)父其然也( ) (6)于材人远矣( )

20、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于舅家见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忽啼求之

21、下列句子中的粗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A. 焉 B. 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或以钱币乞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或D.自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又七年,还自扬州

2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5分)

__ ______

18、王安石(1分)

19、(共6分,一个一分)

(1)给 (2)写 (3)代词,他的或者仲永的(4)让(5)以为…有利可图 (6)超过

20、C(2分) 21、D (2分)

22、(4分)

(1)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日带着仲永到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

(2)最后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不够啊。

23、其原因可用原文回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成才的因素:后天的努力学习。(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