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舍其文轩( )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
11.翻译句子。(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 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湖南株洲)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1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8.C;9.D;10.C 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广东梅州)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10.A 11.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8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B.、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太夫人以荻画地 ( ) ⑵教以书字( )
⑶及其稍长 ( ) ⑷或因而抄录( )
11、翻译句子。(2分)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分)
1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1分)
9、B 10 、⑴用 ⑵写 ⑶等到 ⑷有时 11、老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画,教他写字。12、勤奋刻苦 13、母亲的教育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1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__之余,不鼓不成列。”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2)公将驰之。 ▲
(3)公伤股,门官歼焉。 ▲ (4)国人皆咎公。 ▲
11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 公与之乘。 B. 公将驰之。 C. 古之为军也。 D. 既陈(阵)而后击之。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
(2)寡人虽__之余,不鼓不成列。
译文: ▲
13.选文涉及到两场战争,即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试分析两场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2分)
▲
14.请结合选文对鲁庄公和宋襄公作评价。(4分)
鲁庄公 ▲
宋襄公 ▲
10.(4分)
(1)徧,同“遍”遍及 (2)驱车追赶(3)大腿 (4)责备
11(2分)(C)
12.(6分)
(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我虽然是已经__的后代,但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13. (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4.(4分)
鲁庄公:目光短浅,不懂军事,处事轻率,但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宋襄公: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迂腐,愚昧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观沧海》)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为佣耕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C.今或闻无罪 或置酒而招之 D.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苟富贵,无相忘 B.今亡亦死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因以为号焉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志向,请根据文中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中陈涉的“鸿鹄之志”和五柳先生的“志”各是什么?(3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山岛竦峙 竦峙: ②幸甚至哉 至:
14.从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分)
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9.D同样(A.你/如; B.他的/ 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C.有的人/有时)
10.A(B.亡:古义:逃走。今义:死。C.往事:古义: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D.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11.①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会”1分,“度”1分)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1分,“汲汲”1分。)
12.陈涉“鸿鹄之志”的具体内容是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五柳先生的“志”是洁身自好,志向坚定,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13.①高高地挺立(1分) ②极点(1分)
1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
刘恕传
刘恕,字道原,筠州①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②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注释:①筠州:今江西高安。 ②具馔:准备饭食。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身就之/读且抄B.、身/就之读且抄
C. 身就之读/且抄D.、身就/之读且抄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 ) (2)遗( )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一句的意思。(2分)
12.结合原文,说说你能看出刘恕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13.刘恕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你能另外列举出两位我国古代有名的历史学家吗?(2分)
9.A
10、(1)去除(2)赠与、送给
11.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却)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
12.(1)严谨治学(2)刻苦勤奋(3)直率(4)不随便接受他人财物(能写出两点即可)。
13.示例: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