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纠合骁健 纠合:

(2)睿无北伐之志 素: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翻译:

(2)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翻译:

14. 祖逖请求司马睿“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2.(2分)(1)聚集(2)平素(向来、一向)

13.(4分)(1)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2)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14.(3分)晋朝的变乱的原因,是皇亲宗室争权夺力,自相残杀,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都想着奋发杀敌,如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光复中原,各地的豪杰,一定会响应。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能干涉。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公将之 ②、百战不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25、举例说明甲文中的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齐国,并从乙文中找出依据。(3分)

.23、(1) 击鼓进军。⑵危险。

24.1)、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2)、上下目标一致就能取胜,用有准备对待无准备,自能取胜。

25.示例:1)、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2)、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3)、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臣知不如徐公美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 臣之妻

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C.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使楚》)

D.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达于诸侯(《出师表》)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臣之妻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联系文章说一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讽谏的目的无非是要让齐王纳谏,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要______________。(2分)

6.C(A项前者“确实,的确”,后者“如果”;B项前者动词“偏爱”,后者“私下,私自”;C项均为名词,身边跟随的人;D项前者“使……听到”,后者“闻达”。)

  7.D(A项“私”,古义:动词,偏爱;今义:①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②私下。B项“牺牲”,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放弃利益或舍弃生命。C项“开张”,古义:开放,不闭塞;今义:商店营业,或早上开市。D项“忧患”古今同义:忧虑祸患或担忧祸患。)

  8.同意。因为文中说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表明进谏者多,足以说明齐王受蒙蔽之厉害。

  9.开张圣听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4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忠( )

(3)小惠未徧 徧( ) (4)彼竭我盈 盈( )

15、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6、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17、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14(1)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通“遍”遍及(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16、参考: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2分,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

17、(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比冠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②,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③冠多士,犹疑其客④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⑤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⑥,久乃信服。

【注释】①冠,这里指男子成年②磔(zhé)裂,割裂,指文风不正。诡异,内容怪癖。胜,通“升”,上升。③擢:选拔。④客,这里指学生。⑤对义:对答经义方面的问题。⑥始哗不厌:开始的时候议论不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冠( ) ②属文数千言( )

③后以见修( ) ④修梅圣俞曰( )

⑵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主司欧阳修思有救之

A.可以一战(《曹刿论战》)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方 时 文 磔 裂 诡 异 之 弊 胜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⑴ 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⑵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欧阳修是个怎样的人。 (2分)

8.(1)A 靠近B 每天C 书信 D 告诉     (2)B

9. 方 时∕ 文 磔 裂 诡 异 之 弊∕ 胜

10. (1)想选拔(苏轼)为第一,由于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只评为第二名。

(2)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况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1. 主考官欧阳修怀疑文章是弟子曾巩所作,让苏轼当了举贤避亲的牺牲品,说明他是个正直无私的人;主动给有才华的青年人让路,说明他热心关心、提携青年人。

阅读《公输》选段,完成7—1l题。(16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国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邻有舆而欲窃之( ) (2)荆之地五千里( )

(3)公输盘( )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________________,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2分)

11.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 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4分)

    7.(2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4分)(1)破    (2)方圆(面积)

    (3)通“屈”,理屈     (4)入侵

    9.(4分)(1)这是什么样的人呢?(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10.(2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11.(4分)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阅读《晏子相齐》,完成8-11题。(14分)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①见晏子中食②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

【注】①梁丘据:春秋时齐国的大夫。②中食:吃中等的食物。

8(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晏子齐( ) ②政平民( )

晏子师( ) ④贫而不者( )

(2)下面句子中的“以”意思和“以善为师也”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B.、可以为师矣C.、撰长书以为贽D.、跪而拾之以归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旦 日 割 地 将 封 晏 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为相,做丞相;(2)同“悦”,快乐;(3)改变,变换;(4)不满意、遗憾;(2)C

9.旦日/割地/将封晏子。

10(1)富贵却不骄横的人,我从没听说过。

11.从晏子拒绝封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廉、品行高洁的人。

【译文】晏子当齐国的相,当了三年,政治安定,百姓和乐。梁丘据看到晏子吃的是一般饭食,肉不充足,就把这事告诉了齐景公。第二天,齐景公割了一块地要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肯接受,说:“富贵却不骄横的人,我没听说过;虽然贫困但不遗憾的人,我就是这样的啊。我贫困却不遗憾的原因,是把善良作为宗旨。现在如果封给我土地,就是让我改变宗旨,那样宗旨被看轻了,封地却被看重了,请允许我谢绝。”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0—12题。(5分)

越工操舟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禀人给上食,越之造舟者宗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

郁离子闻之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则功完而不毁。” (选自《郁离子·省敌》)

【注释】①禀人:掌管粮食的官。②隽李: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③五湖:古时专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④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明初大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越工为舟( ▲ ) (2)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

译文: ▲ ▲ ▲

12.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答: ▲ ▲ ▲

10.(2分,各1分)(1)善:善于、擅长;(2)类:种类。

11.(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我不但能造船,还能够驾船。

12.(1分,能抓住一个要点,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示例一: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示例二:做事情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能一味逞强。示例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懂得扬长避短。示例四:说大话的结果,多半会是害人害己,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附译文:(有一个)越地的工匠善于造船,越国国王用他造的船觉得很好,命令管粮官供给他上等的食物,越地的造船者都以他为宗师。(做了)一年多,(他)对越王说:“我不但能造船,还能驾船。”越王相信了他。在隽李战役,太湖刮大风,他被淹死了。越国人(以熟悉水性著称)都很可怜他。

郁离子说:“这人和那画蛇添足的是同一类啊。人没有什么智慧和愚蠢,唯一就是要知道适可而止,那样的话就能功成名就不会失败。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又名沉香木。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诣市卖之 ②不得半车炭之直

12. 故事的结尾,作者感叹“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请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迪。(2分)

11.①诣:到、去  ②直:通“值”,价值

12. 示例1: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等待,审时度势。

示例2: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