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9.《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通史______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涉少时与佣者的一番对话表现出他不甘久居人下,以"鸿鹄"自许的心态。
B.吴广善于利用士卒对他的爱戴之情,又选择以将慰酒醉作为起事的时机,足见他的头脑过人
C.陈胜的动员,既冷静剖析了现实处境,又有充满信信心的激励,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D.陈胜、吴广杀死两个将慰的举动,彻底斩断了这批士卒的退路,是促使他们起义的关键。
答案:
9.纪传(1分)《史记》(1分,《》不写扣1分)
10.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羞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一个分句1分,共4分。加黑加粗处为得分点)
11.D(2分)
(一)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乃罢其兵(停止)B.告其左右曰(身边的人)
C.君其图之(企图)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则怀丸操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君其图之安陵君其许寡人
D.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乃不知有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②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22.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阅读理解答案:
19.C(3分) 20.BC(4分)
21. ①(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2分)
②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鲁地)(2分)
22.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
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4分)
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③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④,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命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7.(3分)B
8.(4分)
(1)(2分)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
(2)(2分)对对子(对子或对联),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9.(3分)残(象)、马、卒(兵)
译文:广东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邻近镇粤将军署,当时正在玩放风筝的游戏,(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庄有恭径直进入要求归还。那些衙役因为他岁数小而忽视了他,没有及时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立刻质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过书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夸大其词,于是就指着厅堂张贴的画叫他对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的一盘棋,便可以对了。”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17.(2分)(1)使:派;(2)舍(丢下,舍弃)
18.(2分)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2分)示例:同意。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盗 入 其 家
(2)恐 为 人 所 诘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汝素寡悔: ▲ (2) 问其所欲: ▲
(3) 既去,复呼之: ▲ (4) 卒为良民: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诸子禽之 忘路之远近
B.乃邻舍人子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迫于贫耳 苛政猛于虎也
D.得十千足以衣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请将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 ▲
13.阅读了本文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简要阐述。(4分)
▲ ▲ ▲
9.(1)盗 / 入 其 家 (2)恐 / 为 人 所 诘(2分)
10.一向,向来,平素;想要;离开;终于(4分)
11.B(3分)
1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4分)
13.可从“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方面简要阐述。(4分)
阅读《伤仲永》,回答文后的问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划线字的意思。(2分)
(1)伤仲永( ) (2)泯然众人矣( )
11.翻译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1)哀伤、叹息; (2)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1、略 12 、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18、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19、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2分)
16、C(“缟素”应为“穿着孝服”之意)
17、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到 / 介词,从;B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C项,介词,用 / 连词,因为)
18、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说明:关键词“广”、“逆”,句意准确、通顺1分)
19、侧面烘托(反衬),(1分)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1分)(说明:第二问答出一点就给1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4、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15、选出下列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不能名其一处(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D. 举世闻名
16、下面加框字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3分)
A.、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B.、虽人有百手
C.、几欲先走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分)
18、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4、C
15、A
16、A
17、略
18、不能,这句话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呼应,使结构严谨;内容上,再次强调了道具的简单,从而吐出来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分)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节选自 蒲松龄《狼》)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夸父与日逐走( ) ②饮于河、渭( )
③一狼洞其中( ) ④止露尻尾(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未至,道渴而死。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8.用文中语句填空。(3分)
甲文中,夸父逐日中遇到的困难是“ ”;乙文中,“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的用意分别是“ ”,“ ”。
29.面对自然界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面对动物界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加以说明。(3分)
答:
26.①跑 ②黄河 ③打洞 ④只 27.(1)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2)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__对方。28.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弃其杖,化为邓林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盖以诱敌 29.勇敢(拼搏)精神(1分)需要(1分)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解决它们,就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2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孙叔敖疾( ) (2)王数封我矣( )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8.(2分)(1)疾:生病(或生重病) (2)数:多次(或屡次)
9.(3分)(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1分)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注意两个“知”的准确翻译)(2分)
10.(2分)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机”,(1分)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1分)(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11.(3分)“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2分)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