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7.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   )

A. 悍吏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心 B.殚其地之——郭相扶将

C. 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出焉

D. 鸡狗不得宁焉——我之死,有子存焉

8.用现代汉语写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0.第四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分)

11.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答:蒋氏的两次“戚”:

第一次:

第二次: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

第二次:

[10dc49320388e698.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__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1)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3)!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4)。三军以利用也(5),金鼓以声气也(6)。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7)。”

(1)勍(qíng情)敌:强敌。勍:强而有力(2)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 (3)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4)服:向敌人屈服。 (5)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 ,这里指作战。 (6)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7)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2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小大狱 寡人虽__余B.、可一战 金鼓声气也

C.、下视辙 爱二毛D.、宋无罪攻之 既济未成列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之 ( ) (2)而衰( )

(3)公伤(4)国人皆公( )

27、用“/”给文中句子断句,画出两处。(2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29、甲乙两文段都围绕着“论战”来展开,但是两次战争的结果却迥然不同,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2分)

25、(  B    )

26(1)击鼓进军      (2)第二次

(3)大腿             (4)责备

27、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28、(1)我看到他们车轮压出的痕迹混乱,看到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赶。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君子在战争中不再伤害已受伤的敌人,不俘虏上年纪的人

29、鲁庄公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取信于民,把握战机,更重要的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宋公失败的原因一个是战争时机把握不好,另一个就是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材人远矣( )

12.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3. 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一个。成语和典故不能相同。(2分)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是“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3分)

11.宾客, 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贤,胜过,超过。(每题1分)

12.(每题2分)

(1)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2)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3.(1)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

(2)苏秦刺骨   江泌伴月读书等(2分。每空1分)

14.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意。俄而雪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xù 因风起。”公大笑乐。既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何所( )(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雪zhòu ( ) 柳xù ( ) (2分)

(3)找出文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 )改为( ) ( ) 改为( )

(1)ér  sì  (2)骤   絮 (3)“意”改“义”   “既”改“即”

苏子①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②,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③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垂沙,地名。③令尹:官职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B.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C.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D.夫大,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11.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3.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10.(2分)D

11.(2分)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2分,多画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2分)忠臣对于(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来辅佐他。(每句1分)

13.(2分)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王 羲 之 尝 诣 门 生 家

A.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B.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C.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D.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书( ) (2)愠( )

10. 说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 

9. (1)写  (2)生气、发怒

10. (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11. 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附全文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这些字)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弟子懊恼了好几天。(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 鲍/鱼主过庙下 B. 鲍鱼/主过庙下

C. 鲍鱼主/过庙下 D. 鲍鱼主过庙/下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 ) (2)故( )

10. 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C  9. (1)离开  (2)原因

  10. 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11. 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口技》完成10-14题。(1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人 有 百 口 口 有 百 舌 不 能 名 其 一 处 也。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宾客大宴 ( ) (2)妇抚儿 ( )

(3)中力拉崩倒之声( ) (4)群响毕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3、课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请简析其作用。(3分)

1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出了听众怎样的神情动作?(3分)

[1d566f5b0aa81cb4.jpg]

阅读《口技》,回答7-11题。(20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下列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满寂然B.、宾客大宴C.、抚尺一D.、中力拉崩倒之声

8、解释加点词:(4分)

群响毕 八尺屏障

不能名一处 几欲先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0、对选文第④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俄而”是表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文字描摹了失火和救火的声响场景。

C.、这段文字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D.、连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11、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口技艺人的“善口技”?(6分)

[280e61fd03239174.jpg]

[2877478fcfe72914.jpg]

【2013年·四川省达州市】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得分评卷人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方 千 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新 |课|标| 第 |一|网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案】

19. (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方 千 里

20.C(2分)

21. (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22. (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23. (2分)

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