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又何焉 ② 牺牲玉帛

非不深也 ④ 亲戚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08:57 免费下载:《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Word试卷

(贵州安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又何焉 ② 牺牲玉帛

非不深也 ④ 亲戚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贵州安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本题关键词:分段诊刮顺序,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地下文物,比选顺序,选址阶段,补体成分顺序,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