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17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会宾客大宴 (2)满坐寂然
(3)妇抚儿乳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 。
8、文章首尾都写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何作用?(3分)
答: 。
9、文章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的精彩,而且还描写了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进行衬托。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赏析。(3分)
答: 。
10、仿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词句进行品析。(3分)
示例:“遥闻深巷中犬吠”,“遥闻”一词准确地描绘出“犬吠”于“深”巷中,表达出声音于远方传来的情境,体现文章用词的准确。
答:
6、1)适逢,正赶上;(2)同“座”,座位;(3)做动词,喂奶;(4)夹杂。
7、(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2)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8、(1)从文章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反复强调口技人的道具简单,并且和表演的声响“百千”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烘托了口技人表演之“善”。
9、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观众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衬托出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示例二:“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宾客们的心情随着表演的内容的变化而轻松起来,衬托出表演者已完全征服了听众,听众已完全进入境界。
10、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形容听众神情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fó xiàng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fó xiàng 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2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2a2714a8ff33d67.jpg]
赵 普(1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手不释卷_________ ②发箧视之_________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 ④卒用其人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②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
7、请根据文中画线句子,展开想像,补充进此时此刻赵普与太祖的对话。(4分)
赵普说:
太祖怒:
8、赵普屡荐人才,不惜触怒君主,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1)放下 (2)打开 (3)曾经 (4)终于
6、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得很快。
②宋朝初年,在宰相位置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而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7赵普:皇上啊,此人是国家栋梁,老臣是为国而荐,老臣真的希望皇上您有明察,网罗天下英才……我明天还来。
太祖怒:放肆,胆大赵普,何等人物令你屡次举荐?朕意已绝,你岂得如此无礼?哼!(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每空2分,要求符合故事场景的发展,且符古人物身份、神态、时代特征)
8、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赵 普(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第: , 竟:
②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日: , 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译文
8、“碎裂奏牍掷地”这个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9、根据文意,按照下面的提示填充。(4分)
答:我认为赵普是一个 的人,因为他 。
6、第——府第,大的住宅 竟——从头到尾,全,(整) 明日——第二天 复——再
7、略
8、表现出太祖大怒的情态,衬托出赵普的坚定性格(意对即可),
9、要求:抓住一点即可,但要符合文意。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
(2)此必不能致我鱼。
▲
[1ee8ff5f801c7990.jpg]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20、“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21、“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22、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
20、多次(1分) 21、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22、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称前时之闻
10、翻译以下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1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9. (1)属于。(2)曾经。(3)完成。(4)相当(每题1分,共4分,)
10.(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是因为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每题2分,共4分)
11.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12.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一)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风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①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熟眠 ,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 。《王羲之机智》
(二)
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②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③,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④传》)
①剔吐:吐口水。②正色:严肃。③捻:追逮到。④符融:前秦符融为冀州牧。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二人并走(一起)B.于是得全(周全)
C.屏人论事(摒退)D.敦论事造半(到了)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乃剔吐污头面被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路人为逐擒之 谓为信然
C.融见而笑曰 广起,夺而杀尉
D.于时称其有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②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熟眠 ,于是得全。
8.王羲之和符融都很聪明,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5.B6.AC(4分,各2分)
7.①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②等到掀开蚊帐,见他嘴边流口水,相信他睡得很熟,于是得以保全性命,(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8.王羲之:情急之时,知道假装睡着保全性命,可见其沉稳机智。符融:见贼反诬,能够通过事实让盗贼认罪,可见其灵活机智。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①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②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③年而事暴,友人踵④楚人之门,而悔谢⑤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适:恰好,适逢。②直:价值相当于。③逾:过了。④踵:到,走到。⑤谢:道歉。⑥缪:通“ 谬”,错误。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遂与之绝 ( )
11.用现在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来塑造友人的形象?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13.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10.(2分,每给解释1分)派、打发、让 断绝来往、绝交
11.(2分)有一天,友人来拜访,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人的脚上,大惊,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子。”
12.(2分)语言描写 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13.(2分)不要随便怀疑他人,要有真凭实据。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