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陈胜者……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19. 翻译: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8.(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9.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20.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1.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陈涉世家(22 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茍富贵,无相忘 ( ) (2)会天大雨,道不通。( )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4)大楚兴,陈胜王。 ( )
15,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6,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7、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4分)
14.(1) 假如、如果 (2)恰逢、正赶上 (3)通“倡”,首发 (4) 称王(4分)
15、①如今逃跑(抓回来)是死,起来__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② 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看着陈胜。(4分)
16.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 ,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
17.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2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迷信树立自己的威信。这表现了他们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
口技(17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会宾客大宴 (2)满坐寂然
(3)妇抚儿乳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 。
8、文章首尾都写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何作用?(3分)
答: 。
9、文章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的精彩,而且还描写了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进行衬托。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赏析。(3分)
答: 。
10、仿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词句进行品析。(3分)
示例:“遥闻深巷中犬吠”,“遥闻”一词准确地描绘出“犬吠”于“深”巷中,表达出声音于远方传来的情境,体现文章用词的准确。
答:
6、1)适逢,正赶上;(2)同“座”,座位;(3)做动词,喂奶;(4)夹杂。
7、(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2)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8、(1)从文章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反复强调口技人的道具简单,并且和表演的声响“百千”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烘托了口技人表演之“善”。
9、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观众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衬托出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示例二:“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宾客们的心情随着表演的内容的变化而轻松起来,衬托出表演者已完全征服了听众,听众已完全进入境界。
10、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形容听众神情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fó xiàng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fó xiàng 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2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2a2714a8ff33d67.jpg]
赵 普(1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手不释卷_________ ②发箧视之_________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 ④卒用其人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②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
7、请根据文中画线句子,展开想像,补充进此时此刻赵普与太祖的对话。(4分)
赵普说:
太祖怒:
8、赵普屡荐人才,不惜触怒君主,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1)放下 (2)打开 (3)曾经 (4)终于
6、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得很快。
②宋朝初年,在宰相位置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而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7赵普:皇上啊,此人是国家栋梁,老臣是为国而荐,老臣真的希望皇上您有明察,网罗天下英才……我明天还来。
太祖怒:放肆,胆大赵普,何等人物令你屡次举荐?朕意已绝,你岂得如此无礼?哼!(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每空2分,要求符合故事场景的发展,且符古人物身份、神态、时代特征)
8、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赵 普(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第: , 竟:
②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日: , 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译文
8、“碎裂奏牍掷地”这个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9、根据文意,按照下面的提示填充。(4分)
答:我认为赵普是一个 的人,因为他 。
6、第——府第,大的住宅 竟——从头到尾,全,(整) 明日——第二天 复——再
7、略
8、表现出太祖大怒的情态,衬托出赵普的坚定性格(意对即可),
9、要求:抓住一点即可,但要符合文意。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
(2)此必不能致我鱼。
▲
[1ee8ff5f801c7990.jpg]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20、“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21、“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22、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
20、多次(1分) 21、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22、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
(2)此必不能致我鱼。
▲
[76ea25486d080752.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