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回答14~18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能称前时闻; 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B.愿为鞍马; 北买长鞭。

C.人不知不愠; 择其善者从之。

D.日中不至,则无信;自指物作诗立就。

2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3、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2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答:

20、A.

21、C.

22、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23、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24、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附加题(10分)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选自《孔子家语》)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黄口大雀( ) (2)孔子谓弟子曰(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4.如何评价孔子于小事中引导教育学生这一行为?(3分)

1从:跟从,跟随。顾:回头看。2.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3.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4.孔子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得出生活哲理,并因此引导教育学生,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其生活哲理值得我们领悟。[参考译文]孔子看见用网捉鸟的人,他捉到的都是雏鸟。孔子问他说:“只有大鸟捕不到,这是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以捕捉到,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捉不到了;但是如果大雀跟小大雀,也可以捕捉到。”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容易受到惊吓的大鸟就能远离了祸害,喜欢贪吃的雏鸟就容易忘记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跟从不同的鸟是它们遭受祸福的原因。所以君子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来保全性命,仿效年轻人的愚蠢鲁莽,会有面临危险死亡的祸患。”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山北之塞 ( ) (2)杂然相( )

(3)甚矣,汝之不(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文中写山的高俊、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 惩:苦于。  (2)许:赞同 。(3)惠:聪明,现在写作“慧”。3.凭借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土山,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款且在哪里放置土石?4.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1—25题。(共9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而忘之(   ) 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2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义。(共3分)

(1)先自其足  (     )

吾忘持度   (     )

(2)先度其足    (     )

其剑舟中坠于水 (     )

(3)至市    (     )

而忘操   (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共2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24.这两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分)

25.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21.拿,携带    终于     立即,匆忙     雕刻  22.①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②自己    从   ③到    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23.①宁可相信尺寸,而不相信自己

②这儿是我的剑掉下的地方。或  我的剑从这里掉下去了。24. 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25.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0.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9.(2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10.译句略

11.(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12.(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13.(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4.(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 ⑵即刮目相待 ( )

⑶门人亲 ( ) ⑷不怒,不贰过。( )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9.请写出与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10.读了、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7.⑴研究  ⑵重新  ⑶更加  ⑷转移

8.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9.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2分)

10.示例: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二)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 又何焉( ▲ ) (2) 小大之( ▲ )

(3)者何贵( ▲ ) (4)百姓天( ▲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0、文段(一)中,鲁庄公是个“鄙”的肉食者吗?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11、两个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3分)

8、(1)参与  (2)案件 ( 3)做王,为王  (4)把……当作(每小题1分,共4分)   

9、(1).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10.示例:(一)鲁庄公目光短浅,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将要迎战强敌时,尚不知“何以战……  (二)鲁庄公并不“鄙”,因为他能够尽职尽责,并且礼贤下士,广开言路。(2分) 

11.表现了“以民为本”(或“民为贵”“民为邦本”)的思想。文段(一)中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文段(二)中管仲认为百姓帮助君主国家就会安定。 (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君王要重视(贵:重视,崇尚)什么?”(管仲回答)说:“要看重天。”桓公仰望着(天)。管仲说:“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诗经》说:有的人们不良善,徒然相怨在一方。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至陈( ) (2)坚执锐( )(3)客出入愈发舒( )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复立楚国社稷B.、说陈王曰 以为亡

C.、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 D.杀之应陈涉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2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两次停顿。(2分)

客 愚 无 知 颛 妄 言 轻 威。

29、依据上述文字,分析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①原因:

②启示:

            (1)及,等到(2)通“披”,穿着(3)更、更加(本题4分)26.B (2分)27、(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4分)28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2分)29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回答文后问题(8分)

【A.段】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B.段】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

(3)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__ (4)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两个语段从内容上讲的都是学习的重要,从方式上【A.段】主要从举例强调学习的重要;【B.段】主要从举例强调学习的重要

21.从上述两个语段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 .(2分)(1)同“攀” 牵,引  (2)以宾客之礼相待  (3) 推辞   (4)重新

   ( 说明:此题2分,每小题0.5分

19 .(2分)(1)从此以后,指定题材(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说明: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20.(2分) 【A段】反面(1分);【B段】正面(1分)   

21 .(2分)我们必须时刻加强学习,争取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说明:只要紧扣“学习”来谈,大意正确即可。

楚有祠(祭祀),赐(赏赐)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8.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答案写在括号内。(4分)

( ▲ ) ( ▲ ) ( ▲ ) ( ▲ )

2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30.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

31.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

[48c2a4c5301aa277.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