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9.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①相委而去 ②而疑邻人之父
B. ①近塞之人 ②下车引之
C. ①相顾惊疑 ② 入门不顾
D.①此独以跛之故 ②徐喷以烟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8.(1)约定 (2)通“否”(3)丢下,舍弃 (4)回头看 9.C
10.(1)等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2)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11. ①失礼,友人知错了,元方就该原谅他;②不失礼,对于无理无信之人据理力驳,体现了元方明白事理,个性率真,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答出一点即可)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 ) B.今方来(方:将要 )
C.何坐(坐:坐下 ) D.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
9.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0.下面对选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想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
B.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了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难。
C.结尾处写道“王笑曰”,写出了当时楚王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D.楚王戏晏婴,只能认为是楚王想羞辱晏子,而绝不能理解为楚王想借羞辱晏子而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C 9.D 10.D
11.(1)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 )(4分)
A. 广故数言欲亡B.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会宾客大宴(《口技》)
D. 固以怪之矣D. 上使外将兵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E.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7.翻译句子:(2分)旦曰,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 _
8.请结合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中的观点,分析陈胜吴广组织起义成功的原因。
(2分)
▲___ _
9.面对风云变幻的社会,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比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
吴广,《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以及《故乡》中的“我”。请你对上面提到的三种人生方式作简要的评述。(3分)
▲___ _
[0f6343f91f694571.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15分)
陈涉世家 (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4分)
(1)適戍 (2)怜 (3)指意 (4)罾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 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威众之策)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概况)(4分)
、
12.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9.(4分)(1)强迫去守边;(2)爱戴;(3)意图;(4)用网捕。
10.(4分)(1)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的看着陈胜。
11.(4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2.(3分)天下人苦于秦王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意合即可,3点,1点一分。)
陈涉世家(节选) (11分)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9. 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__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6、A
8、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9.B
江天一传(节选)(12分)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4、解释加点的字(4分)
尝语人曰( ) 士不立品者( )
县令傅岩奇其才( ) 盛暑则暴酷日中( )
15、翻译句子(4分)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翻译:
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翻译:
1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7、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14、告诉;读书人;认为……奇异;就
15、略
16、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17、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4、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
12、(4分,每空 2分)(1)移动 (2)离开
13、(3分)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4、(2分)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5、(3分)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会天大雨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念鬼 (4)、楚人怜之
13、下列句中“亡”的意思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亡魂丧胆B.、亡故C.、__奴D.、亡命之徒
14、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15,用文中的词语组成四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2分)
(1) (2)
12、(1)适逢,恰巧遇到。(2)编次(3)考虑,思索(4)爱戴 13、D
14、(1)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来__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15、置书鱼腹(或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或狐鸣篝火)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1.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清乾隆元年进士
A.清乾隆/元年进士 B.清乾隆元年/进士
C.清/乾隆元年进士D.清乾隆元/年进士
12、解释加点词(4分)
1).值岁荒,人相食 值:_______
2).或阻之 或:____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11、B 12、1)遇到,正赶上 2)、有的人 1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10.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11.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9.逃掉 这 10.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11.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