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10~14题。(共1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1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6分)

①与友           ②元方入门不

③相而去           ④尊君在   

⑤下车          ⑥去后          

3.翻译句子(4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5.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文中友人和元方的性格鲜明,通过 描写和 描写,把两个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1.刘义庆

2.①约定;②回头看;③丢下;④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⑤  拉;⑥才  

3.翻译句子(1)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2)谢太傅在下雪的日子家庭聚会,和子侄一辈谈论诗文。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无信;无礼;语言;动作。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贯虱之心,而不绝(悬挂) B. 以目牵挺(盯着看)

C. 及半,小奚(摔倒) D. 速进,则(关门)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天下之躁急自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南面望之 人不知不愠

C.学射飞卫 每假借藏书之家

D. 汝得矣 没当余从师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22.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3分)A
20(4分)A、C

21(4分)1)三年之后,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入眼眶,(纪昌)也不眨眼。
    2)我一下子明白了,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真理。
22(4分)第一篇中,纪昌花了多年时间,从学不顺、学视到最后习得射箭本领(1分);第二篇中,“我”急于赶路,反而在中途出了差错,以致于未能及时进城(1分)。两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2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2-15题。(共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王曰,何坐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何为者也/莫乐为人君B.吾欲辱之/送孟浩然之广陵

C.乃喟然叹曰/屠乃奔倚其下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释之,以为寡人戒。”

15.【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12.(4分)A.习:熟练(熟悉)B.坐犯罪 C.酣:喝酒喝得畅快  D.是:这

13.(3分)C

14.(2分)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分)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15.(3分)示例: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期 行(1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顾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分)

21、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3分)

18、(1)约定(2) 离开(3)抛弃、丢下(4)回头看

19、略

20、做人要守约(诚信)要有礼貌等。

21、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7——10题(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剌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以头地尔 (2)长跪而

8、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 秦王使人安陵君曰 ② 太守

B.① 秦王不 ②俟其欣,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

D.、① 终守之 ②借子杀之

9、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0、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撞  (2)道歉  8、B  9、C (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和原文不符)   10、(1)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②曰:“王行,度道里③会遇④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⑤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⑥,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⑥。”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说:“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⑧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渑池:古地名 ②诀:告别 ③道里:一路上④会遇:相会⑤请:请让我们

⑥瑟:瑟同下文的盆缶都是古代乐器 ⑦靡:退下。 ⑧竟:终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2) 秦王怒,不

(3) 跪请秦王 (4) 相如召赵御史

9.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中“以”字用法相同的是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固以怪之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三句任选两句)(4分)

①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1.文段中的蔺相如让你联想到课文中的那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8.(4分)(1)派遣  (2)答应 (3)于是  (4)回头(看)

9.(2分)B

10(1)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

  (2)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瑟吧。

(3)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11. (2分)唐雎。  不畏强暴。

译文:

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想要与赵王联欢,在西河以外的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赵王于是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廉颇送到边境上,跟赵王告别说:“大王这一去,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回来,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赵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他。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缶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大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岂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矣 ( )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13.理解并填空(3分)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 ”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14.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11. (4分)①扩充       ②只,仅仅       ③平民        ④明白

12. (4分)①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②秦王吓得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13.(3分)易地      天子之怒     挺剑而起

14. (3分)安陵君:软弱可欺  秦王:色厉内荏     唐雎:智勇双全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①。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 ①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⑵取诸兄弟鹅杀之

⑶既,家人咸以惊骇 ⑷云是变怪,以车骑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未复有能其奇者

B.夜往鹅栏间 蒙始就学

C.云是变怪,白车骑 皆美于徐公

D.问,果如 辍耕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句: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译文: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9.⑴生气    ⑵全、都     ⑶天刚亮的时候(或:早晨)    ⑷告诉,禀告 

20.B 

21.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22.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是一个凶残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11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头抢地耳( ) ②天下缟素( )

③长跪而之( ) ④寡人矣(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7.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2分)

18.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3分)

15.用   穿丧服   道歉   明白

16.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17.怫然怒  色挠

18.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2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臣愚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2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1. B(2分)

22..①忧虑,担心(1分)    ②所以(1分)
2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2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