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9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治将益深( ) (2)司命之所属 ( )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 (4)后二十年果眉落 ( )
6、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立有间 桓侯故使人问之
A.B.
又何间焉 故人知君
眉落半年而死。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C.D.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8、蔡桓公和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都变得无法医治?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5分)
9、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4分)
5、(1)更加 (2)管,掌管(3)本来,原来(4)果真,确实,真的
(共4分,每小题1分。)
6、C (2分)
7、(1)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2) 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共4分,(1)(2)每小题各2分)
8、示例:原因:蔡桓公和王仲宣均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或蔡桓公和王仲宣均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2分)教训: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⑷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5)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3分)
评分建议:共5分,答出原因得2分;教训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语句完整通顺即可给3分。
9、示例:一个人只要工作,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种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不言而喻: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评分建议:共4分。提出观点得2分,联系自我能展开分析得2分。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①,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②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③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⑤,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1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2 向:将近、将近的意思。3铃铎:代指车马。
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5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 的;
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 的。(2分)
A.相同B.不同
(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是 (2分)
A.同“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类,一类。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适逢,适才。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 、 和
。(3分)
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 、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
12.(4分,每小题各2分)(1)B A (2)C
13.(3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个人(瓦瓮主人)
14.(3分)道路峻滑 车马太多 车身太重
15.(2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 慷慨大度(豪爽大方)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是 (填写人名),下列与本文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2分)
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B.《记承天夜游》作者苏轼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D.《口技》作者魏学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本文主要描写了卖油翁( )(2个字)和陈康肃( )(2个字)这两个重要场景,揭示了 的道理。(3分)
9.欧阳修 C
10.(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此)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11.酌油 善射 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阅读课文全文,完成练习。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复睡,继而失火群乱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2、注音。 中间( ) 曳( )屋许许声( )
3、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4、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5、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6、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7、课文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8、将课文第四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9、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 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 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 ______。
1.道具之少。宾客的反应。声音的多。
2.jiàn yè 3.B 4.A 5.C 6.C 7.D
9.正面 反面 技艺高超
陈太丘与友期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太丘与友期行( ) ⑵去后乃至( )
⑶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⑷尊君在不( )
⑸相委而去( ) ⑹下车引之(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吴欲之去南海
C.良愕然,欲殴之 D.邑八景之一地
1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译:
11.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即 和 。 (2分)
12.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至少2个) (2分)
(1)
(2)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期(约定) ⑵乃( 才) ⑶戏( 玩耍) ⑷不( 通“否”)
⑸委(舍下、丢下 ) ⑹引(牵、拉 )
9. c (2分)
10. 译: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3分)
11.即 信 和礼 。 (2分)
12. (2分)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分)(2)诚信是做人之本。(大意正确即可。)(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 去: 乃:
15.用斜线划分句子的节奏(2分)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16.翻译句子:(2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说说“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有什么不同?(2分)
18.元方 “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理由。(2分)
1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的看法。(2分)
14. 期:约定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15.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16.(1)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了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 (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来牵他,元方进门不理他。17.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8. 不是,他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9. 要守信用、讲礼貌。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④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⑤。其阴逾⑥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节选自《苻子》)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③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④反:同“返”。⑤濡(rú):沾湿。⑥逾:“愈”,更加。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而患露之濡于身 ( ) (2)其阴逾去( )
1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用自己的话说说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哪里?(3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10、(1)担忧(2)离开
11、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2、“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3、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紧之,上嘻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②博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
【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11、解释下面的词意(3分)
盗( ) 或( ) 轻( )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
13、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班级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看法(2分)
11、小偷 有人 减轻
12、遗失在路上的物品没人捡拾,晚上不用关大门,商人旅客可以在野外露宿
13、略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9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治将益深( ) (2)司命之所属 ( )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 (4)后二十年果眉落 ( )
6、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立有间 桓侯故使人问之
A.B.
又何间焉 故人知君
眉落半年而死。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C.D.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8、蔡桓公和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都变得无法医治?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5分)
9、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4分)
5、(1)更加 (2)管,掌管(3)本来,原来(4)果真,确实,真的
(共4分,每小题1分。)
6、C (2分)
7、(1)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2) 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共4分,(1)( 2)每小题各2分)
8、示例:原因:蔡桓公和王仲宣均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或蔡桓公和王仲宣均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2分)教训: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⑷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5)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3分)
评分建议:共5分,答出原因得2分;教训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语句完整通顺即可给3分。
9、示例:一个人只要工作,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种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不言而喻: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评分建议:共4分。提出观点得2分,联系自我能展开分析得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⒍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固不可彻( ) ②汝之不惠( )
③寒暑易节( ) ④无陇断焉( )
⒎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阳春三月 河阳之北
B.面山而居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河曲智叟亡以应
⒏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5分)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⒐下列说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B.《愚公移山》情节结构曲折完整,其中高潮部分是写天神感动,山被移走,从而表现愚公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
C.文中多处用衬托的手法,比如写山高大、路程远、工具简单、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愚公的做法其实非常吃力,缺乏科学道理,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缺乏科学根据,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可嘉,我们主要是学习他的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胆识。
⒍(4分,每处1分)① 思想改变 ② 聪明 ③交换 ④高大的山
⒎(3分)B
⒏(5分)愚公聚集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座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冀州的南面,达到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其中补出主语“愚公”、 “室”、“谋”、“毕” “险” 、“阴”等字各占0.5分)
⒐B(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