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所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二)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颖士仓忙觇之(打听,调查) B.颖士尝造门(到……去)
C.欲厚遗 之(遗留) D.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 老人上马,呵殿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B.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苟全性命于乱世
C. 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 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
②.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20.萧颖士和魏公子(信陵君)的待人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原创)
17.C(3分) 18.B、D(4分)
19.①遗憾的是你和我不是亲戚,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或当庭训诫)你。(2分)
②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2分)
20.萧颖士:恃才傲物,清高自负; 信陵君:礼贤下士,谦逊忍让。(4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相近得分,否则不给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受。”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20.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1.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2分)
读音: 词义:
2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C.、(1)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已而之细柳军。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25.通过甲段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齐地 /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21.shǔ 列举 (读音、词义各0.5分)22.C(2分)23.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
24.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25.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善于思考,善于辞令(以自己的日常小事入手),勇于进谏(有个人所受的蒙蔽联想到一国之君的情况),有远,爱国。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 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全书共33篇。(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题)(2分)
(1)以头抢地耳( ) (2)长跪而谢之曰( )
(3)秦王怫然怒( ) (4)寡人谕矣 ( )
16.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2分)
14、(2分,每空l分)西汉 刘向
15、(2分)(1)撞 (2)道歉(3) 盛怒的样子(4) 明白 懂得
16、(2分)C
17、(2分)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8、(2分)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请 君 入 瓮①
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②。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③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④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瓮(wènɡ):大坛子。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炙(zhì):烧烤。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俊臣别奉进止鞫兴 (鞫:审讯)
B.起谓兴曰 (谓:对……说)
C.即索大瓮 (索:要)
D.以火围之 (以:因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个故事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析】选D。“以”应解释为“用”。
11.答案: 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12.答案(示例):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附【译文】
唐代秋官侍郎周兴和来俊臣一起研究事情。来俊臣另外奉旨来审讯周兴,周兴不知道这件事。等到一起吃饭时,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大多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要来一个大坛子,(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烤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密你谋反,请老兄自己到这个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慌磕头,承认了所有罪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南歧①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垒然④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
【注释】①南歧:地名。②瘿(yǐ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③焦:细瘦。④垒然:像垒砌一样,指加粗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去尔病( ) ②异哉( )
15. 佛家讲“相由心生”,西塞罗讲“脸是思想的肖像”, 南歧人的一“笑”、再“笑”,让我们哑然,徒有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请你说说他们的“笑”,使外方人和读者贻笑大方之处在哪里?
16. 也有一则短文,是说某隅因水土不良,当地之人皆六趾。某日忽见外来人竟是五趾,于是惊讶、哂笑不止。它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处,生活中影响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不仅是视野之内的“眼睛”。那么,造成这种病态思维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本文说一说。
14. ①除掉、去掉 ② 奇怪
15.南歧人的可笑之处是:自己的脖子生病却不自知,大家都一样的从众心理就以为就是正常的。笑话正常人,在别人指出他们的疾病后,不仅没有接受,反而还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正常的。
16. 因为南歧地方偏僻,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他们见识短浅,像井底之蛙一样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不以为丑,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不肯面对现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笑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④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也!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移时:不多时。 ④ 仆:倒下。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数息( ) ②子之术( )
16. 内行行事态度低调不盲目外露,外行惯于自我表白,贬低别人吹嘘自己。过路人与农夫耕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据此你判断一下谁是外行?(2分)
17.兵贵神速,追求速度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有很多事情却不是追求速度所能完成的,请结合本文谈谈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如何做才能理性把握速度?(2分)
15.①呼吸 ②方法、手段
16.过路人耕田追求速度一息而数锄,一锄尽全身之力,农夫耕田数息而一锄,劳逸结合。
17.欲速则不达,做事不能只讲究速度,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李播遭无赖
李播典①蕲州刺史。有李生携诗谒之。播曰:“此吾未第②时所作也。”李曰:“前于京师书肆③百钱得此,游江淮间二十余年矣。欲幸见惠④。”播遂与之,因问何往,曰:“江陵谒表亲卢尚书。”播曰:“卢是某表亲。”李惭悚,然曰:“诚若君之言,与卢尚书为表亲,还幸一时乞取与吾。”再拜而去。
——选自《文典》
【注释】①蕲(qí)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②未第:未取得科举名次。 ③书肆:书店。④见惠:赏赐我。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⑤ 与:给予。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典蕲州( ) ②惭悚( )
15.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生命也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文中李姓书生做了哪些荒唐事?听其言,观其行,思其人,请你评价一下李生为人如何?(2分)
16.面对李生的侵权行为,“播遂与之”,从中可以看出李播对此事持什么样的态度?克制也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不再是美德。你觉得他的作法合适吗?(2分)
14. ① 掌管 ② 恐惧、惊恐
15. ① 他把别人的诗拿来当做自己的作品,还企图蒙骗别人,被揭穿还不知悔改,继续冒充官员的亲属,甚至还无赖的要别人把这个亲属关系送给他
② 他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借别人的诗作招摇撞骗,是个典型的厚颜无耻之徒。
16. ① 容忍,宽容,大度,克制,不加管束。
② 不合适。因为面对这样的无赖,如果不加教育反而纵容下去,只会助长无赖的气焰,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会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的影响。
阎罗包老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①,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②。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③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④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⑤,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选自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敛手:缩手,表示不敢妄为。 ②包待制: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故称“包待制”。 ③阎罗:fó jiāo 称其为管理地狱之魔王。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阎罗王即源于此。这里“阎罗”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 ④径造:直接走到。⑤曲直:是非,有理和无理。本文指案件的情况。
1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闻者皆惮之( ) ②适京师大水( )
15.包拯是妇孺皆知、传送已久的封建时代的清官。文章主要记叙了关于“包老”的哪两件事?(2分)
16.选文虽然短小,但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在开篇即指出“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①害怕 ②恰好,正巧
15.一件事是包拯下令打开公堂正门,让告状的人走到包拯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另一件事是宫中的官员、有权势的家族修筑花园、台榭时,侵占了惠民河,使河道阻塞不畅,时值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下令将那些花园、台榭全部拆掉。
16.一方面从侧面烘托出包拯在朝中一贯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是下面所叙两件事的核心,两件小事证实了文章开篇的评价。
言黙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或旦而不鸣。 ( )(2)皆足取祸也 ( )
15、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16、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14、①有的 ②招致
15、.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16、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本文出自《 》,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余拏一小舟(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是金陵人,客此( )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2、举例说明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主要用了什么写法,用什么好处?(2分)
1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结尾舟子再次出现,作者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9、陶庵梦忆、张岱
10、①消失②牵引③酒杯④寄居他乡。
11、“独”字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显示了作者脱俗傲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
12、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加渲染。
13、不矛盾。也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而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