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9.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闻禁中每有索取( ) (2)岂不可忍一夕之( )

10. 对文中划线句“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么岁月长久,浪费的物品就多了啊。

B.那么岁月长久,很多动物都给害死了啊。

C.那么时间一长,该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D.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害死很多动物啊。

11. 故事体现了宋仁宗什么品质?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9.(2分) (1)近来 (2)饥饿 (各1分)

10.(3 分)C

11.(4分)宋仁宗作为一国之君,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虚耗民财,能够严以自律。(2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更学会关心别人,不能处处随心所欲,尽量做到不给他人增加麻烦。(2分)

伤仲永(11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其名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③先人还家

  ④不能称前时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伤仲永(11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其名      题写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③先人还家      跟随

  ④不能称前时之  听到的名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

人的天资对于人能否成才有着必要的关系,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是更为重要的。

强项令(11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大言主之失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

③宣以班诸吏 ④将何理天下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译: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译:

20.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3分)

答:

18.①数:列举  ②被:盖 ,覆盖  ③悉:全,都  ④以:凭

19.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0.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丈人承蜩(6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2);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3)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承蜩:用竿粘知了;(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3)橛(jué):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4)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万物蜩之翼   ②孔子谓弟子曰
20.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译文:
21.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给我们的启示是:

19、交换    回头看

20、即使天地再广阔,其他的事物再多,但我的心里只关注蝉的翅膀。
      21、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要取得成功,必须专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大之 (2)牺牲玉帛

14.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战 / 不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狱 / 四时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D.登轼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6.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分)

13、案件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14、B

15、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后士气就开始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竭尽了。

16、远谋     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不知何人也 B.置酒而招之

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遇其叱咄,色愈恭(《送东阳马生序》)

C.箪瓢屡空,晏也。D.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高祖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10.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B.

(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挡不住风和阳光。

B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中(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葬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友猫儿同至寓 ( ) (2)其子遂一猪 ( )

10.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B.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C.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D.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11.用四字短语概括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主要通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3分)

【挟,邀请,偕同;缚,捆。】

【A】

【杀猪卖肉;主要从模拟的声音之多、模拟的声音之有序、模拟的声音之逼真等几方面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衣冠 服 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 偏爱

C.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 公共场所D.时时而进 间 间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D、间,间或、偶然】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高超的讽谏艺术,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从他颁布的“三赏”可以看出来。】

    

阅读《口技》,完成10—13题。(15分)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宾客大宴 (2)意少

(3)中 (4)群响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仔细阅读第2-4段,说说听众有哪三次不同的反应?(用原句回答)(3分)

(1)

(2)

(3)

13. 文章最末一段划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②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③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 ①属(zhǔ):撰写。②翕(xī):聚集。③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

1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颐既觉

20.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孟绝学于熙、元之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益慕圣贤之道

C.颐既觉 既加冠

D.四年而颢死 足肤皲裂而不知

2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22.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9f2920b0a4030ac6.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