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临安北门外西巷,有卖熟肉翁孙三者,每出,必戒其妻曰:“照管猫儿,都城并无此种,莫令外人闻见,或被窃去,绝吾命矣。我老无子,此与我子无异也。”日日申言不已,乡里数闻其语,心窃异之,觅一见不可得。一日,忽拽索出到门,妻急抢回,其猫干红色,尾足毛须尽然,见者无不骇羡。孙三归,责妻慢藏,棰詈①交至。已而浸淫达于内侍之耳,即遣人啖②以厚直,孙峻拒,内侍求之甚力。反复数四,仅许一见,既见,益不忍释,竟以钱三百千③易。孙涕泪,复棰其妻,竟日嗟怅。内侍得猫喜极,欲调驯然后进御。已而色泽渐淡,才及半月,全成白猫,走访孙氏,已徙居矣。盖用染马缨法积日为伪。 (选自《智囊》)
【注】①棰:用棍子打。詈:责骂。②啖:拿利益引诱人。③三百千:即三十万。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或被窃去( ) ②见者无不骇羡( )
③竟日嗟怅( ) ④才及半月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乡里数闻其语
A.其一犬坐于前(《狼》)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C.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D.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用 染 马 缨 法 积 日 为 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见,益不忍释,竟以钱三百千易。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1.请你说说文中孙三是怎样设计让猫的价格大增的。(2分)
8.⑴如果,假使 惊吓,惊惧 整天,终日 到,等到 ⑵D
9.盖 ∕ 用 染 马 缨 法 ∕ 积 日 为 伪
10.⑴(内侍)已经看到(猫)了,更加不忍心放下,终于用三十万钱交换。
⑵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不如。
11.为了使猫变得珍奇,显示故意秘不示人;又故意放出,借口打骂妻子,使人相信,猫价格大增。(或:卖猫以后,立即搬家。)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小惠未徧 (biàn) B. 登轼(shì)而望之
C.彼竭(jié)我盈D.望其旗靡 (m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肉食者鄙 (2) 小信未孚
(3) 小大之狱 (4) 弗敢加也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你认为鲁庄公“鄙”,还是“不鄙”,请简述理由。(2分)
12.(2分)D
13.(4分)(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为人所信服(3)案件(4)虚报(每题1分)
14.(4 分)(1)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给分点:忠、属、以)(2)第一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很旺盛,再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给分点:作气、衰、竭)
15.(2分)示例:鲁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是如何取胜的。鲁庄公“不鄙”, 因为他虽缺乏军事才能,但能够礼贤下士、虚心请教,听取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文言文阅读(18分)
【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公输》)
10.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符号(两处)。(2分)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徒以有先生也( ) (2) 寡人谕矣 ( )
(3)子墨子九距之( )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4分)
A.怀怒未发 若士必怒怒
B.休祲降于天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C.今日是也 是非曲直
D.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之力
E.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并自为其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4.唐雎和墨子赢得胜利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所选文段各分析一点。(4分)
唐雎: 。
墨子: 。
文言文阅读(18分)
10.(2分,每处1分)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11.(4分,每小题1分)(1)只(2)明白(3)通“拒”,抵抗(4)入侵
12.(4分,每处2分)B D
13.(4分,每小题2分)(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坐,向唐雎道歉。
(2)即使杀掉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14.(4分,观点各1分,举例分析各1分)参考观点:勇敢、机智、善说等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6.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会诸生于学宫”中的“于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躬耕于南阳B. 受知于李东阳
C. 贤于才人远矣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杖巫而遣之 ( ) 躬课农桑( )
劳民伤财( ) 事母过氏至孝(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2分)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2分)
6.A 7.C
8. (4分)(1)用竹杖打(2)亲自 (3)使…劳累 (4)侍奉
9.(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2)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附:【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来防备出现饥荒。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1)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
(2)你与我的父亲相约中午会面,中午你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孩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不知礼法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译文:
19.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3分)
17. ①寻:不久 ②遗:馈赠。
18.(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落实“惮”的意思)
19.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语意相近即可)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君且使尧牵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
6.下列句中的“之”和“则乱之始也”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至之市 B.何陋之有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怅恨久之
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梁王因杨朱管不好自己的妻妾和家园,怀疑杨朱管理天下的能力。
B.杨朱受到质疑后,非常自信地进行了辩解。
C.从杨朱的叙述看,五尺童子和尧舜管理羊群的办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D.杨朱所言“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小苛”尽管属于狡辩,但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②三亩之园不能芸
③欲东而东 ④鸿鹄高飞不就污池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2分)
(2)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2分)
6.C7.C
8.之于 通“耕”,耕耘 往东走 靠近
9.却谈论治理天下像玩弄于手掌间一样方便,凭什么?
将要做大事的人不会去做小事,将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会在小节上计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浩,字德远。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焙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 “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 “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竞。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③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注】①秦熺:秦桧之子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③谮:诬陷。
6.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此见忌于众”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祭以尉首B.不以物喜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以土砾凸者为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__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但是皇上始终保全庇护他。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寻兼光禄寺丞( ) ②户部不敢诘( )
③上是其言( ) ④以此见忌于众 (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答:
②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
答:
6.B 7.D(“为人傲慢”错误;是不了解李浩的人这样认为。)
8. ①寻:不久。 ② 诘:责问。 ③是:认为…正确。 ④见:被。
9. ①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转头对大臣们说:“棘寺官一定要让像李
浩这样正直的人担任。”
②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
.
李密传(1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6.与“周门人方之游夏”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B.公将鼓之
C.悍吏之来吾乡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B. 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则涕泣侧息 涕: ②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终:
③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 ④乃迁汉中太守 迁: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2分)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分)
答:
6.A7.B
8.(4分)①流泪 ②去世 ③下对上告诉,陈述 ④调动官职
9.(2分)(1)孔明没有与自己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论因此琐碎啊。(2分)
(2)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26.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莫敢诘
②先生文章名一时
③汝敢笞我!
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2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28.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4分)
26、① 没有人(谁)②著名 闻名 ③ 用竹板打 ④借
27、① 宰相和珅位高权重,气焰嚣张。
② 这辆车怎么能再让宰相乘坐呢!
③ (他)喜好山水,于是游遍了江苏浙江一带,所到的地方,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捧着竹杖草鞋欢迎他。
28.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谢御史因鞭打和珅家奴,焚烧和珅的车子而被削职的故事。
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品质。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