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节选(24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清朝涨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2分)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一条竖线“|”画出)(2分)
(1)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
(2)不 能 名 其 一 处 也 。
1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会宾客大宴会 会_________ (2)满坐寂然 坐_________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4)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12、下面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2分)
A.、忽一人大呼“火起”B.、虽人有百手
C.、几欲先走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不知木兰是女郎
B.、(1)默叹,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C.、(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D.、(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稍稍宾客其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③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6、结尾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9、《虞初新志》、林嗣环   10、(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11、(1)会:适逢,正赶上(2)坐,通“座”,座位 (3)夹杂(4)说出 12、A  13、D   14、略   15、表现听众听了口技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1分)它属于侧面描写;(1分)通过对听众反应从侧面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1分) 1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1分)又可起到侧面反衬口技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1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完成7-小题,20,22题23题各3分,21题4分,共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7、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9、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略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3分)

10、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2分)

7、C(3分)

8、(各2分)(1)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9、(3分)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2分)《伤仲永》内容: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方仲永的前途,使他从一个神童沦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是借事说理,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孙权劝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写法: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描写突出。三、

古诗文阅读(17分)

【乙】

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C.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 “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17.(2分,每空1分)(1)伤感(难过、忧愁、悲伤)   (2)平和(平静、宁静、释然)

18.(4分,每小题2分)

(1)“一线雪”和“动人心魄”生动地写出了那根白发白得很耀眼、很刺目(1分),表达了“我”发现白发时吃惊难过的心情(1分)。(意思符合即可——)

(2)“咀嚼黄昏”指老人们在领略、享用迷人的夕阳美景(1分),又指老人们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1分)。(意思符合即可)

19.(4分)示例一:“我”14岁发现第一根白头发时毫不在意,9年后发现第二根白发时却是相当吃惊,文章以此细节来表现青春的流逝及其带给自己的伤感。  示例二:通过写老人的白发表现他们的历经沧桑;通过写老人表情、姿态的祥和来表现经历沧桑后的宁静与平和。  示例三:通过写夕阳爆发着如火的金光衬托老人饱经风霜后生命仍然灿烂美丽,让“我”感悟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20.(4分)A.青春年少的“我”的一根白发和老人们的满头斑白相比,不算什么。  B.“我”虽青春年少,却为一根白发而忧愁伤感。饱经沧桑的老人们让“我”有所感悟,也让“我” 的心境渐渐平和,觉得那根小小的白发根本不算什么,不值得伤感,因而感觉淡了很多。  C.夕阳中的老人们历经风霜却仍然安详从容,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时光,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貌等外在的东西,而在于精神等内在的东西。因此那根白发不再白得刺目,“我”的心也释然了。

(按层级给分,只答到A层意思得1分,答到B层意思得3分,答到C层意思得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厉王(1)虐,国人(2)谤王。邵公(3)告曰:“民不堪命(4)矣!”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6)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7)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8)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9)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0)

(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

注释:(1)厉王:周厉王。(2)国人:住在国都的人。(3)邵公:周朝大臣。(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5)卫巫:卫国的巫者。(6)弭:消除。(7)障:堵塞。(8)壅:堵塞。(9)宣:疏导。(10)乃:副词,终于。流:流放,放逐。彘(zhì):地名,当时的边远地方。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偏爱)王  D.吾妻之(漂亮)我者,私我也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吾与徐公美  视之,自以为不如

B.欲言,无可进者       我之死,有子存焉。

C.暮寝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甚蕃。

27.句子翻译。(4分,每题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先介绍邹忌比美之事其实是要为下文将通过生活小事中的道理来类比国家大事的道理做准备,这种写作手法可以称为由小及大。

B.因为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全都不是出于真心,所以邹忌不盲目轻信,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C.邵公把让百姓自由说话比作对河流的疏导,这种比喻说理的方式能把“弭谤”的危害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29.邹忌和邵公都是善于说理的人,但是故事的结局却大不一样,请从齐王和厉王的角度分别思考其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D 26. B 27.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河流不畅通而堤坝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28.B 29.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更富有政治智慧:对百姓发表议论加以引导,利用广大群众的智慧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从而使内政修明,诸侯来朝。周厉王固执己见,迷信强权,对百姓的议论采用压制的方式,而不是去解决产生议论的实际问题,导致民怨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9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⒏(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⒐(4分)把下面两旬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⒑ (3分)“善”是什么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到反映宾客都认为口技人“善”的两个句子。

8.(2分)(1)少顷:一会儿                     (2)既而:不久,紧接着

9.(4分)(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各种声音同时发出,都模仿的很像(各种妙处都具备)。

10.(3分)善于,擅长的意思。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朋党

②顾质敢望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说明:本题2分。)

9.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说明:本题2分。)

10.政治磊落;敢作敢当。(说明:本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8分)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泛指药物。

2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

2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致何(书信)B.子急归(适宜)

C.其人镇江(到达)D.何以书其人(给……看)

2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z

25.袁体庵神医的“神”体现在哪里? (2分)

22.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

23.B

24.高兴到极点心窍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25.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18—20题(8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公输盘( ) (2)吾知所以距子矣 ( )

(3)而待楚矣 ( ) (4)杀臣 ( )

2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公输子之意”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学而时习B.、无丝竹乱耳

C.、辍耕垄上D.、水陆草木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9、①通“屈”,理屈。  ②用来---的方法 ③入侵  ④即使

20、D

21、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6分)

曹彬①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②,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③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初,太祖典④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⑤,靖恭⑥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曹彬,北宋初年将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②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③觌(dí):相见。④典:主管,掌管。⑤忝内职,忝列宫内职务。⑥靖恭,静肃恭谨。

2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吴 越 人 以 轻 舟 追 遗 之 至 于 数 四 彬 犹 不 受。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之(对……感到惊异) B..非公事未尝门(造就)

C..我畴昔常欲汝(亲近)D..敢妄有结交(怎么)

23.结合文意说说曹彬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21. 吴 越 人 以 轻 舟 追 遗 之 /至 于 数 四 /彬 犹 不 受。

22.B

23 出使吴越开始不收礼,后来收了全部上交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做官清廉、做事灵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从私事不到太祖处,很少参加宴会,可以看出他是个不拉帮结派的人。

译文;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礼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异。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的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还是不接受。不久又说:“对吴越人一直拒绝,就有点近乎沽名钓誉了。”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早先,太祖掌管禁军,曹彬并不依仗这种关系,除非公事不去太祖那里。大家聚会酒宴他也很少参与,因此更加受到器重。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和他说:“我过去一直想亲近你,你为什么疏远我?”曹彬磕头道歉说:“ 我作为周王室亲属,又忝列宫内职务,谨慎做好自己的事还唯恐有过错,哪里敢多结交?”

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受赠遗千数百条。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 (选自《滹南遗老集》王若虚)

【注释】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

18.用“/”给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所受赠( ▲ )千数百条

(2)王导( ▲ )之

(3)( ▲ )自当止

(4)亦已( ▲ )矣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

2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王述行为的看法。

18. (2分)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

19. (4分)(1)赠送、给予;(2)劝告;(3)富足;(4)没见识、粗鄙

20. (2分)现在他因为没钱而贪婪索取,捞够了后停止,这还能称为清廉么?

21.(2分)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文中,王述担任县令后,收受贿赂一千多起,后来富足后才停止,所以称不上廉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