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B.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才干和谋略。

C. 蒙始就学。 乃:才。

D. 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更:重新。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大兄何见事晚乎 仲永通悟 B. 结友别 人不知不愠

C. 蒙乃始学 指物作诗立 D. 蒙辞军中多务 或钱币乞之

12.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10、C,11、D,12、C.

13、(1)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 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小儿辈,强为解事!”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①因自曰“樵髯”云 ( ▲ ) ②出凡辈 ( ▲ )

③然皆不肯穷其学 ( ▲ ) ④乃复小儿辈 (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翻译: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

(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

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

(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6.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造饮辄尽,在必醉B.道不通,度已失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C. 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还可以得到不少的思想升华。

D. 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10. 文中提到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11.结合文中一些观点,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3分)

9.(3分)C

10.(4分)

11.(3分)①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和态度;②要善于思考,用心去读;③多读文、读书、读经典、读思想。(意思对即可)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 (2) 辍耕垄上

14.翻译。(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16.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17.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13.(1)逃亡 (2)去、往 (2分)

14.①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向天下百姓发出号召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4分)

15.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

16.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

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分)

17.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

能。 (3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7.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8.下面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愚患之 B能见百步之外C王之伐越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③此兵之弱也( )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B(2分)

18. C(2分)

19.①丧失    ②明智③军队(3分)

20.①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②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4分)。

21.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3分)

22.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l7—20题。(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陟罚臧否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9、乙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提出了哪几条建议?(3分)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诸葛亮均称千古忠臣,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17、①用  ②吉祥③时 ④善恶(2分)
18、①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②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4分)
19、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3分)
20、唐雎是有胆有识的谋臣,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领土完整,不惜以死相争,表现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诸葛亮是知恩图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他为了蜀刘的复兴大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3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l7—20题。(12分)

(甲)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 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 ③祠:祭祀 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群臣莫( ) ②祠此无也( ) ③齐景公为高台,民(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寡人欲少赋敛祠灵山 属予作文记之

B.幸而雨乎 一犬坐于前

C.祠何益 辍耕垄上

D. 夫灵山以石为身 国不以山溪之险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

(2)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20.甲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 (填一成语,1分),其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 ”(用乙文中的原文填空,1分)。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2分)。

17.(3分)(1)回答 (2)好处(3)使……劳苦                  

18.(2分)A来源:学,科,网]

19.(5分)(每个分句1分)(1)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2)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20.(4分)(1)自身难保(1分)    重敛于民(1分)

         (2)爱国忧民(关爱百姓)、机智善辩(2分,两个方面各1分,意思相同的词语即可)

参考译文:(甲)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 ”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

(乙)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陈五捽巫(节选)
京师闾阎①多信女巫。有武人陈五者,厌其家崇信之笃,莫能治。一日含青李于腮,绐②家人疮肿痛甚,不食而卧者竟日。其妻忧甚,召女巫治之。巫降,谓五所患是名疔疮,以其素不敬神,神不与救。家人罗拜③恳祈,然后许之。五佯作呻吟甚急,语家人云:”必得神师入视救我,可也。“巫入案视。五乃从容吐青李视之,捽④巫,批其颊而叱之门外。自此家人无信崇者。
——节选自[明]陆容《菽园杂记》
【注释】①闾阎(yán):里巷内外的门。②绐(dài):欺骗。③罗拜:围在身边作揖、叩头。④捽(zuó):揪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厌其家崇信之笃 ( ) (2)以其素不敬神 ( )
(3)五佯作呻吟甚急 ( ) (4)语家人云 ( )
18.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其素不敬神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徒以有先生也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妻忧甚,召女巫治之。

(2)五乃从容吐青李视之,捽巫,批其颊而叱之门外。

20. 陈五捽巫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4分)


17、 厌恶;一向;向来;假装;告诉。(2分)
18、C(2分)
19. (1)陈五的妻子非常担心,召来女巫医治丈夫。
(2)(这时)陈五才不慌不忙吐出口中青李给女巫看,接着陈五揪住女巫,猛打女巫两颊,叱喝她滚出门外(4分)
20.启示:世上没有神仙,女巫请神降仙是一种欺骗手段,要破除迷信。(2分)
【译文】
京城有点钱的人家多半迷信女巫。有个当兵的叫陈五,厌恶家里人迷信过头,想改变家人的想法。一天,陈五在嘴里含了一颗青李,却骗家人口内生疮,嘴巴肿痛,整天不吃不喝的赖在床上呻吟。陈五的妻子非常担心,召来女巫医治丈夫。女巫来了后,说陈五嘴里长了疔疮,因为他平日对神明不敬,现在神明不肯救他。陈五的家人听了非常害怕,排成一列不停行礼恳请女巫搭救,女巫这才答应尽力试试。陈五躺在床上故意大声呻吟哀号,告诉家人说:“我的病一定要请神师亲自入室救治,才能医好。”女巫进入内室探视陈五。这时陈五才不慌不忙吐出口中青李给女巫看,接着陈五揪住女巫,猛打女巫两颊,叱喝她滚出门外。从此陈五的家人便不再迷信巫术。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17——20题(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7.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衣冠 (2)能讥于市朝

(3)寡人之耳者 (4)期年之后

1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9.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20.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4分)

17.(1)穿戴 (2)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3)使……听到 (4)满一年(2分)

18.(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4分)

19.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0.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4分)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回答17——20题(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年九十

(2)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汝心之固,不可彻

(4)河曲智叟以应

18、翻译。(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9、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分)

20、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4分)

17.( 1)将近(2)苦于(3)顽固(4)同“无”,没有(2分)

18.(1)“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4分)

19.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       语言、动作

20.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