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中的选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准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⑴以光先帝遗德 光:

⑵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⑶亲贤臣,远小人 远:

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 诚宜开张圣听

C. 不宜妄自菲薄 D. 叹息痛恨于桓、灵

3、 翻译下列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发扬光大; 选拔; 远离 ; 彰显

2.C

3.(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2)皇上应当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建议,以使先帝的德行能够发扬光大,有志士人的正气得到鼓励传扬.

4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按要求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自笔录 虽人有百

B.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有所不辞也

C.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

D.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为佣耕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遇其叱咄 B.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C.盖余之勤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为佣耕,何富贵也

3.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录毕,送之 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沃灌 汤:热水D.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1 C

2 A

4 D

5示例: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王而行 人恒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者也

C. 吾欲辱之,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刺庆忌也 甚矣,汝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

--- ------ --------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靠

取胜。

1.D

2 .(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威胁  害怕(色挠)  道歉

4.郑重

5.勇敢  智慧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孙叔敖楚令尹 ( ) (2)有一老父粗衣 ( )
(3)以治楚矣! (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 )
2.这篇选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1)做,担任  (2)穿  (3)足够 (4) 他(代老父)
2.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太祖视事东阁【1】,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2】。参军【3】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1】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2】皆经浣濯者huàn zhuó: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 【3】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2 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3.太祖“__”的神情和“__”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分别用原文一个字回答)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1.(1)好;(2)做,行事。

2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3  喜     赐

4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一)

出师表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⑤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苦口良药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

3 第④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提及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B.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C.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亲贤远佞。

D.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兴亡,告诫自己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大业。

1 B (A善良;好。B都是“熟悉,知道”之意。C坚贞;缩,节省 D计算;办法)

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2)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3.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4.D是告诫后主

阅读【甲】【乙】两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天下缟素 ( ) (2)徒有先生也( )

(3)王曰:“何?”( ) (4)齐人善盗乎( )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乙】文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4.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1.(1)穿丧服  (2)因为 (3)犯罪 (4)本来

2.(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4.勇敢  智慧(意对即可)

《论语十二章》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在上海世博会上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我们用孔子的“

?”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由衷的欢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2)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 (4)吾日三吾身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1)通“悦”,高兴。  (2)喜欢,爱好。

(3)越过,超过。        (4)反省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2)一国的军队,可以使其丧失主帅,而一个普通人却不能使他丧失志气。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疏条交映,有时日。 ⑵蝉则千转不

⑶急湍甚箭,猛浪若。 ⑷望峰心。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⑵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读了这篇文章,从富阳至桐庐给你的总体印象是“ 。第二段写水,突出表现一个“ ”字;第三段写山,紧扣一个“ ”字。

4. 文中加线句子是作者描绘山景时的感受,请你对这个句子进行评析。

1.⑴显现。⑵穷:穷尽。⑶奔:指飞奔的骏马。⑷息:使……停止;或“平息”。

2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⑵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百上千的山峰。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奇。

4.这个句子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阅读下列文言文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子墨子解带为城。 子: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4)公输盘诎。 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吾知所以距子矣。翻译:

(2)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

3.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4.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1、(1)子: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2)圉:通“御”,抵抗或抵挡。

( 3)寇:入侵。

(4)通屈,理屈。

2、(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易错点:所以译为用来。。。。。。。的方法)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或保卫宋国的人)。

3、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

4、示例:安陵君派出使秦国凭借自己的智慧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暂时缓解秦国攻打安陵的计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