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逐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 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69ca47e4706579a4.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 选自《说苑·敬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孙叔敖正衣冠而之 胡不我于王

B.使臣受吏民之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货其弃于地也

D.孙叔敖拜曰 一鼓作气,而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楚令尹 公输般为楚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不肖 夫专诸刺王僚也

C.君谨守此三 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治楚矣 域民不封疆之界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C.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文章的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1C

2B

3B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童趣》)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 (2)为之怡然称快 ( )

(3)媵人持汤沃灌, ( ) (4)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腰白玉之环

B. 而: 使之冲烟而飞鸣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日:能张目对日 主人日再食

D.以:徐喷以烟 以中有足乐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1.(1)暗暗 (2)愉快的样子 (3)热水 (4)同“披”,穿着  

2、A

3、(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

4、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

5、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游玩

D. 请循其本 本:本心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鹓      其如土石何

B. 夫鹓发于南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拔山倒树而来

D. 我知之濠上也 辍耕之垄上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文段,借鹓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 鹓的故事中,庄子用“鹓”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 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 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

(1)C

(2)B

(3)C 

(4)①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②[9e6b69e8ff5039cc.jpg]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旧知其如此    旧:亲戚

B. 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

C. 造饮辄尽 造:往,到

D. 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 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 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译文: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 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 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 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1)A (2)A

(3)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4)D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叩:      ②被: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解决“无书”的办法:

②解决“无师”的办法:

(1)①请教 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②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②荆之地方五千里   

③公输盘诎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为何若人?

译文: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1)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①破 ②方圆(面积) ③通“屈”,理屈 ④入侵

 (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呢?②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4)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5)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文公欲伐卫

晋文公出,适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曰:“奚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反。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欲伐卫   

视其妻   

③引师而反   

④秦伐其北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子锄仰天笑/悦与言

B. 臣笑邻人/宋何罪

C. 有送妻适私家者/舍文轩

D. 顾视其妻/胡不已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译文:

(4)《公输》中的墨子和本文中的公子锄都劝说君主不要发起战争,但其出发点有异有同,试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

(5)《公输》中的墨子和本文中的公子锄都凭借其高超的论辩技巧,成功地阻止了一场战争。他们采取的劝说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答:

(1)①到,往 ②回头 ③通“返”,返回 ④边境

(2)B [解析]A.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B. 助词,的/结构助词,无义;C. 代词,他的/代词:他的;D.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3)还没有返回国都,(就听说)秦国已经征伐晋国北部的边境了。

(4)墨子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祖国免受侵略而劝说楚王不要伐宋;公子锄是劝说自己的君主不要伐卫,以免别国渔翁得利。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

(5)都采取了设喻类比的方法。《公输》中的墨子先以“今有人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粱肉而窃糠糟”设喻而问,诱导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的结论,继而以楚国攻宋之事相类比,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赞同;本文中的公子锄则故意发笑引起晋文公注意,继而说出邻人的故事以此作比,暗示晋文公我国欲伐卫,同样有别国对我国虎视眈眈,从而打消了晋文公伐卫的念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 孝 子 传

袁 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 《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kā)喀: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母病喉,   

②嘱其孤某善大母   

③盖其天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嘉定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

C.蕴火覆之,沦以汤,苏。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废书。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孟子·公孙丑下》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译文:

②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译文: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

大 吏 闻 于 朝 建 坊 曲 江 里 立 祠 其 旁。

 (1)①用勺子 ②侍奉,伺候 ③这样

(2)C [解析]A.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副词,于是,这才;D.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

(3)①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②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解析]翻译句子首先要学会判断考点。一般考点会瞄准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来设置。

(4)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文言文阅读。

樵 髯 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注]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诸 富 家 尝 与 往 来 者 病 作 欲 得 翁 诊 视 使 僮 奴 候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自曰“樵髯”云   

出凡辈   

③然皆不肯竟其学   

④乃复小儿辈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

(4)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答:

 (1)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2)①取号,取名号 ②超出,突出 ③穷,学完,深究 ④模仿,效法,效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

(3)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句中的几个重点词不要译错:“等”、“岂”、“耳”的语气等。

(4)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