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弘治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1。火筛2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弘治十六年,中官3廖堂镇陕西贪暴,寿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毡幄4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有司留备赈,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注】1. 延绥:地名。2.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3.中官:宦官。4.毡幄:毡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水草(靠近)B.据胡床指麾饮食(通“挥”,指挥)
C.赢金数万(赢得)D.将遗权幸(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以塞忠谏之路也
B.而寿已奏捷 而君逆寡人者
C.或劝注子弟名籍 今或闻无罪
D.府尹寇天叙为之敛 贤能为之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
②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4.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价陈寿这个人物。
1.C(赢:剩余,赢余)
2.BC(A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以致。B连词,表转折。C有人。D介词,替/被)
3. ①火筛多次进犯边疆,前任镇巡官全部获罪离职。(关键点:数,盗边,得罪,去)
②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关键点:拜、号呼、拥、移日)
4.陈寿巡抚延绥时,精心谋划,筹集军用物资,对兵力进行合理的军事布置,军威开始振奋,(弘治十三年,敌寇大举进犯,陈寿故意只带领几十个骑兵出帐,指挥饮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可见其不凡的军事才能;廖堂镇守陕西时贪婪残暴,陈寿受命做陕西巡抚,下令对对廖堂那些盘剥百姓的爪牙进行抓捕,遏制了其嚣张气焰,可见其为官恪尽职守、刚毅果断;陈寿前后做官四十年却从未购置房产,可谓两袖清风,甚至他死后也是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以归葬故乡,(有人建议他记功的时候写上子弟的姓名,他严词拒绝)可见其为官廉洁正直(廉洁自律)。
(2015·甘肃武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__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辟命:征召,任命。②仄陋:指地位低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__之余:__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凡三往,乃见( ) (2)先主遂诣亮( )
(3)欲信大义于天下( ) (4)昔武王伐纣( )
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刘备为求贤而_________(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人才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舜发于______________,傅说举于______________,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_______________。
1.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2.D
3.(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4.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5.B
6.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1.(1)√ (2)√ (3)× (4)√[(3)题中的“遗”读wèi,是“赠送”的意思。]
2.B(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C.对于;比。D.表转折关系,却,但;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3.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翻译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字字落实。句中“节”是动词,节制;“养”,供养;“以”,来;“先”,形容词作动词,做表率。)
4.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分析晏子的品质,要从他做的事、说的话入手。如“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见其节俭。国君送他豪华大车,他“三返不受”,并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可见他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嗜学 (2)叱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
(4)皆被绮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1)shì (2)chì(注意“shì”不要读成“qí”,“chì”不要读成“qī”。)
2.(1)结束,完了 (2)等待或等到 (3)旅馆 (4)通“披”,穿
3.B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5.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贡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___________ (4)平居无私书 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2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___________,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__________。(各用一个4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而死 (2)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 (4)书信
2.C
3.(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 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 (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吕元膺①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赠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
(3)吕请棋处士他适(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为,以为 (2)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到……去,往,去到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4.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阅读下面文言文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__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太宗既诛隐太子 既____________ (2)数.引之卧内 数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已经(2)屡次、多次
2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3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④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注】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请:请教。③子:您。④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请于关尹子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1)向。(2)……的原因。(3)告诉。
2.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3.示例:在做事时,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①为人谦退不伐②,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③,军中号为④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⑤以此多⑥之。
【注释】①冯异:字公孙,中兴名将,“”之一。 ②伐:自夸
③表识: 标明旗帜 ④整齐:最有纪律 ⑤光武:东汉光武帝 ⑥多:称赞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辄( ) ②号( )
③及( ) ④乃(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3.从文中看,冯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1.①就 ②号称 ③等到 ④于是
2.下级官兵都说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3.谦恭退让,从不张扬,治军有方(严明)。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