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必名士 ( ) ②宗元其乡法( )

③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 ) ④即奏章(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时人义

A.黔驴(《黔之驴 》)B.事列《神仙》传(《黄鹤楼 》)

C.主人处处款(《于园》)D.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标在主谓和动宾之间)(《两小儿辩日》)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译文:

(2)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译文:

4读了选文后,柳宗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成为  变革、更新  去世   起草、书写

(2)C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4.体恤百姓,勤于政事;关爱朋友,替朋友着想;学识过人,指导有方。至少答两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 学 耽 书 以 昼 继 夜 父 母 恐 其 成 疾 禁 之 不能 止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家人所觉 士卒多用者B.置《礼》于前 凡三往,

C.由声誉甚盛 斯陋室D.不一字 先帝简拔以陛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4.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2.A

3.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或:他最终会走得很远)。

4.主要特点是勤学而有学问(主要是“勤学”);主要两件事:燃火夜读,背讲《尚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谢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敢诘( ) (2)他事削其籍以归( )

2.翻译句子。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①没有人/没有谁     ②贬回家乡

谢先生更加愤怒,狠狠鞭打奴仆,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

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之。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1.下列句中的“之”与“高宗患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至市 B. 无案牍劳形

C. 久,目似瞑 D. 撤屏视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B. 褚玠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出任山阳县令的。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C. 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褚玠就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D. 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先达多以才器之 许: ②高宗之 患:

③乃戎昭将军 除: 之一百 鞭: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2分)

译:

(2)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2分)

译:

1. D

2.B

3.①称赞,赞许     ②担心,担忧     ③任命,授予官职     ④用鞭子打

4.

(1)当时舍人曹义达正被高宗宠信。(得分点:为……所、宠)

(2)于是县中官吏与百姓都吓得两腿发抖,没有人再敢触犯法令。(得分点:股、莫)

阅读下面文言文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由是感激( )

(3)深入不毛( ) (4)以其咎(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先帝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4.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感动激励。(3)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4)表明、显扬 。 

2.(1)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使命)交付给我,(如果)没有完成,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3.(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受命;表达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4.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做事谨慎、聪明机智、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

D.、每假借藏书之家 祗辱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②录毕,送之 走:

夜昏怠 或: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

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A 

2.① 假:借;② 走:跑;③ 或:有时;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3、(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5、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王戎早慧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取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虓(xiāo),怒吼。②恃:依赖,仗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等辈取之( ) ②取之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王戎名列“竹林七贤”之一,风度文章领时代之先,在当时也称得上名士。选文通过哪些事件展现了王戎早年的聪慧?从中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①争或“争逐”或“争着”或“竞争” ②确实或“的确”或“相信”

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围绕“武场观戏,树下识李,言论伐蜀表现了王戎年幼聪慧;可以看出王戎具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胆量非凡,临危镇定,足智多谋,深谙古训,见微知著等性格特点”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 追赶

B.富人病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 多么

D.不复有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1.A

2.C

3.A

4.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2016届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

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 下列句中的“以”与“因城熟羊以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不以物喜B.而吾以捕蛇独存

C.以激怒其众D.醒能述以文者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侯可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

C.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他设计迷惑敌人。 有功,被韩琦推荐作了泾阳知县。

D.侯可的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 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还 比: ②娶妇必责财 责:

③因城熟羊以抚之 城: ④急人之急 急:

4、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答案】

1、C

2、A

3、①等到  ②索求   ③筑城  ④对…感到着急 

4、(1)这些钱,是乡里用来资助应诏的人的,不能拿来谋取别的利益。

(2)(侯可)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行走。”

(倒装句、潜、就、并)

(20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节选自袁弘道《徐文长传》)

1、下列句中的“而”与“信心而行”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黑质而白章B.夺而杀尉

C.朝而往D.而吾以捕蛇独存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徐文长虽然屡次乡试都未考中,但是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仍旧聘请他做幕客。

B.胡宗宪统领几支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们都十分畏惧他,只有徐文长敢和他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C.徐文长在一酒楼喝酒,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文长暗中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他绑进衙门斩首。

D.胡宗宪凡是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徐文长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胡公皆许之 ②属文长代作表 ­­­­­ _________

③一军股栗 ④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信任多此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许:答应;属:同“嘱”,嘱托;股:大腿;杖:用木杖。

4、①他们之间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②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