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莫泊桑, 国作家,短篇小说 《 》 《 》《 》
法国 羊脂球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先后依次写屠格涅夫、左拉、都德和福楼拜,各有侧重地描写了他们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 B: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最后一课》就是一篇短篇小说。它叙述视角巧妙,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心理的变化,间接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C:《未选择的路》一文中,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诗人写作的重点是已经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所以我们选择时要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 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是一篇寓言。《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撰。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 D:《巍巍中山陵》抓住中山陵“巍巍”的特点来选取材料,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有重点地加以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名著阅读。
(1)《鱼鳞瓦》采用了 的手法,呼吁人们保护老北京的历史,乃至中国古老的文化。
(2)《雷雨》的作者是 ,他的女儿万方透露他曾想当
(3)《童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 结束。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
“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
“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①听外公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他对外公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②外公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以小见大
(2)曹禺 托尔斯泰
(3)外祖父让“我”人间混饭吃
(4)①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外公的发家史非常艰辛,天真幼稚的“我”被外公的艰辛历程所感染。
②结合前文来看,因为外祖父是在毒打阿廖沙后来安慰阿廖沙的时候给他讲述自己的发家史的,含有对自己毒打外孙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外祖父的虚伪;结合后文来看,讲述自己的发家经历是为后面把阿廖沙送到人间自己找饭吃作下铺垫,这一点体现的是外祖父自私的性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月迹》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B:《童年的朋友》节选自俄国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本文在写作上显著特点是从“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 C: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叙了关于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与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内涵是和谐的。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深刻地批判了全城最严厉的书塾先生。 D:《一面》的作者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性格。全文对鲁迅作了三次肖像描写,由近及远,由细到粗,由详到略,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名著阅读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______(国籍)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 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2)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美国 马克•吐温
(2)哈克 目的是寻找钱箱。
(3)都具有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厌倦学校枯燥的生活)的儿童心理。
名著导读——你班开展“读名著,说名著”的活动。请你完成题目。请说出《巨人三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 》传记所组成的。作者是
《 托尔斯泰传 》 、 罗曼.罗兰 。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D: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 (作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篇,是作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了。另外,你还知道其余的几篇吗?比如《___________》,可以让我们了解他对“宠物”们的态度、感情,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 》,作者开头就说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让我们不能不佩服他这份敢于不顾利害,大胆地直抒胸臆的勇气;还有在《 》中关于“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辨析与见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 )。
A:《石壕吏》——杜甫——“诗圣”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刘禹锡
C:《台阶》——李森祥——小说
D:《蜡烛》——西蒙诺夫——南斯拉夫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