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左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就选自《左传》。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和体验。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B:《曹刿论战》——《左传》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范进中举》——吴敬梓——明
,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战国策》是 ① (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 ② 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 ③ (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
答案:①西汉(汉代) ②国别 ③徐公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7.填空。
⑴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⑵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⑶ 王曰:“善。”乃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⑷ 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
⑴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⑶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⑷以咨诹善道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徵”“诹”不要误写为“微”“取”。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李白《行路难》一诗中以夸张手法,似在营造欢乐宴饮启发的诗句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 。
(5)《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 。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樽”、“直”、“谤”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邹忌修 , 。 ,窥镜,谓其妻曰:“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令初下,群臣进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