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是一篇()。
A:游记散文 B:书信体散文 C:忆旧抒情散文 D:文化散文
《都江堰》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
A: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 B:游记散文 C:写景散文 D:记叙文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另一篇“同题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 ( )。
A:丰子恺 B:叶圣陶 C:何其芳 D:俞平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 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 C:苏轼《浣溪沙》的下阕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想法。 D: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 电视新闻等,主要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中先开始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然后顺流而下,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山水特点。 B:《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从岸上写到河中,从镇中写到古镇的尽头,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C:“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四位美女依次是:西施、昭君、玉环、貂蝉。 D: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赵丽宏,当代作家。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作文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求: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写。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少于500字。
(2)以家乡的某处景物或你曾游览过的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结合本单元所学游记文章,仔细观察,寓情于景,以“______________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略
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解答]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名著阅读题。(6分)
(1)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相关内容。(3分)
(2)《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1)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语言拼写困难。
(2)文章主要描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